-
郑永来,吴卓睿(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基于最短折减路径法的边坡安全系数研究[J].地质科技通报,2022,第6期
-
武生辉1,仝德富1,2,苏爱军1,郭兵3,王健3,谭磊3(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湖北巴东地质灾害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工程学院;重庆市地质灾害研究中心).新铺下二台滑坡变形机制及中长期预报模型[J].地质科技通报,2022,第6期
-
安鹏举,鲁莎,唐辉明,孙思璇,张子涵,缪明昊(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工程学院).渗透作用下滑带细观结构演变特性[J].地质科技通报,2022,第6期
-
程云祥1,2,张彤炜1,2,兰恒星3,4,张帆宇1,2,张虎元1,2(兰州大学西部灾害与环境力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兰州大学土木工程与力学学院;长安大学地质工程与测绘学院;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基于内外功率比的非直线坡面型边坡的稳定系数研究[J].地质科技通报,2022,第6期
-
《地质科技通报》编辑部.《地质科技通报》征稿启事[J].地质科技通报,2022,第6期
-
邢立亭1,于苗1,宿庆伟2,赵振华2,高扬2,张云峰2(济南大学水利与环境学院;山东省地矿工程勘察院).地下工程建设对岩溶水流场的影响及其修复[J].地质科技通报,2022,第5期
-
蒲俊(重庆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重庆师范大学长江上游湿地科学研究重庆市重点实验室;三峡库区地表过程与环境遥感重庆市重点实验室).地球关键带与岩溶关键带:结构、特征、底界[J].地质科技通报,2022,第5期
-
高旭波,李鸿煜,龚培俐,张兴周,方健聪(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环境学院).灰岩基缓释材料原位注入修复酸性矿山废水模拟研究[J].地质科技通报,2022,第5期
-
高宗军1,万志澎1,贺可强2,维克多·库金3,刘久潭1(山东科技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青岛理工大学土木工程学院;俄罗斯工程学院地矿学部).大汶河流域中上游地区岩溶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及其控制因素分析[J].地质科技通报,2022,第5期
-
马超1,曾斌1,罗明明1,权锋2,於李军2,李期佳2,代昂2(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环境学院;武汉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武汉两湖隧道岩溶水系统结构及水循环规律[J].地质科技通报,2022,第5期
-
徐先兵1,邓飞2,3,王墩1,罗锡宜3(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球科学学院;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广东省佛山地质局).基岩区断层泥的物质组成、定年方法与地震断层弱化机制研究进展[J].地质科技通报,2022,第5期
-
单斌1,2,周万里1,2(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球物理与空间信息学院;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球内部多尺度成像湖北省重点实验室).岩石圈结构成像方法的进展与展望[J].地质科技通报,2022,第5期
-
黄靖宇1,许模1,许汉华2,刘文连2,杨艳娜1,唐一格1,肖先煊1(成都理工大学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昆明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滇中高原岩溶关键带典型含水系统水化学特征及成因分析[J].地质科技通报,2022,第5期
-
成建梅,罗一鸣(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环境学院).岩溶多重介质地下水模拟技术及应用进展[J].地质科技通报,2022,第5期
-
梁霄1,马韶光2,李郭琴1,夏国勇2,刘若林1,倪根生2,张梦琳1,寇一龙1,袁翠平1,陈佳1(中国石油集团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地质勘探开发研究院;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西南油气田分公司开发事业部).上斜坡区筇竹寺组沉积环境及其页岩气勘探潜力:以四川盆地威远地区威207井为例[J].地质科技通报,2022,第5期
-
周立宏1,陈长伟1,甘华军2,张广旭2,张亦康2,刘海涛3,陈思2,李志胜2(中国石油大港油田分公司;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构造与油气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歧口凹陷沙一下亚段页岩形成环境及页岩油潜力综合评价[J].地质科技通报,2022,第5期
-
罗明明1,姜光辉2(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环境学院;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自然资源部/广西岩溶动力学重点实验室).基于岩溶水动态模拟的补给面积计算方法[J].地质科技通报,2022,第5期
-
曹淑云1,周丁奎2(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球科学学院).断裂带和俯冲带中石墨碳质物的地质过程与碳循环意义[J].地质科技通报,2022,第5期
-
覃星铭1,2,马国斌1,2,蒋忠诚3,4,胡宝清1,2,谢薇薇1,2,谭帅1,2,曹雨薇1,2(南宁师范大学北部湾环境演变与资源利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南宁师范大学广西地表过程与智能模拟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中国地质科学院自然资源部岩溶生态系统与石漠化治理重点实验室).典型石漠化峰丛洼地土壤重金属的空间分异特征及其影响因素[J].地质科技通报,2022,第5期
-
姜涛,胡亦潘,周从艳,陈康林,梁晨,宋霖(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海洋地质资源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海洋沉积物释光测年现状与展望[J].地质科技通报,2022,第5期
-
郭清海1,2,张晓博1,2(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自然资源部深部地热资源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环境学院).高温热泉中稀土元素的地球化学行为及其指示意义:以西藏搭格架水热区为例[J].地质科技通报,2022,第5期
-
章程1,2,肖琼1,2,孙平安1,2,高旭波3,郭永丽1,2,苗迎1,2,汪进良1,2(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自然资源部/广西岩溶动力学重点实验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岩溶研究中心;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环境学院).岩溶碳循环及碳汇效应研究与展望[J].地质科技通报,2022,第5期
-
窦斌,肖鹏,郑君,田红,崔国栋,吴天予(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工程学院).二氧化碳爆破致裂激发干热岩储层作用效果[J].地质科技通报,2022,第5期
-
宁航1,2,王宗星3,柳富田1,2,蒋万军1,2,常威4,张竞1,2,万军伟5(中国地质调查局天津地质调查中心;中国地质调查局华北地质科技创新中心;中国电建集团中南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长江岩土工程有限公司;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环境学院).基于系统空间特征识别的岩溶地下水污染成因分析[J].地质科技通报,2022,第5期
-
田建锋1,2,喻建3,张志国4(西安石油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西安石油大学陕西省油气成藏地质学重点实验室;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第三采油厂).砂岩中碱性溶蚀研究进展[J].地质科技通报,2022,第5期
-
梁永平1,2,3,申豪勇1,2,3,高旭波3,4(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自然资源部/广西岩溶资源环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西岩溶资源环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岩溶研究中心;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中国北方岩溶地下水的研究进展[J].地质科技通报,2022,第5期
-
郑小康1,2,杨志兵1,2(武汉大学水资源与水电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武汉大学水工岩石力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岩溶含水层饱和-非饱和流动与污染物运移数值模拟[J].地质科技通报,2022,第5期
-
刘伟1,2,段佳文1,2,赵瑞超2,王一安2,李寅3,陈伟4,李秋华5,周宏2,Anton Brancelj6(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自然资源部/广西岩溶动力学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质调查研究院;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环境学院;湖北省地质环境总站;贵州师范大学贵州省山地环境信息系统和生态环境保护重点实验室;NationalInstituteofBiology;SI-1000).宜昌长江南岸岩溶地下水中水生动物群落分布特征及其环境响应[J].地质科技通报,2022,第5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