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导航 | 学习空间 | 退出

期刊文章列表

  • 林锋(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晚年马克思恩格斯历史观的核心共识 ——“马克思恩格斯一致论”的新证明[J].理论与评论,2022,第4期
  • 景玉琴(吉林财经大学全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东北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发展中国家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二元结构与风险[J].理论与评论,2022,第4期
  • 王宗礼,申弘怡(西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现代性视域下的人类文明新形态[J].理论与评论,2022,第4期
  • 郭国祥,郑放(武汉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国共产党坚持胸怀天下的内在逻辑、价值意蕴与当代实践[J].理论与评论,2022,第4期
  • 郑继承(云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云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列宁治贫思想的逻辑释析及其新时代价值[J].理论与评论,2022,第4期
  • 王洪树,任田婧格(四川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构建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几个基本问题探究[J].理论与评论,2022,第3期
  • 卓静(福建师范大学网络与继续教育学院).“晋江经验”蕴含的高质量发展逻辑及发展路径探析[J].理论与评论,2022,第3期
  • 刘树宏,荣欣怡(中央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邓小平南方谈话的思想政治教育叙事成就及新时代启示[J].理论与评论,2022,第3期
  • 贾向云(福建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关于“封建社会”阐释的思想历程[J].理论与评论,2022,第3期
  • 周利生(江西师范大学).延安整风:一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的伟大创举[J].理论与评论,2022,第3期
  • 周建超(扬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关于人的解放和发展理论探析[J].理论与评论,2022,第3期
  • 杨枝煌(北京大学社会经济与文化研究).科学构建“一带一路”绿色金融发展共同体[J].理论与评论,2022,第3期
  • 邓雄雁(贵州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理性-资本-劳动”的批判性思考及启示[J].理论与评论,2022,第3期
  • 潘玉腾(福建师范大学;福建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以系统观念推进高层次马克思主义理论人才培养工作[J].理论与评论,2022,第3期
  • 高炳亮(福建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华侨大学研究基地).东南亚华侨华人与中华文化传播:历史、现状与目标[J].理论与评论,2022,第2期
  • 何建津(中共福建省委党校(福建行政学院)哲学教研部).由感性知觉到自我意识的人 ——马克思《博士论文》的人学意蕴解读[J].理论与评论,2022,第2期
  • 华启和1,章颖2(东华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西南城县委党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话语体系国际传播何以可能[J].理论与评论,2022,第2期
  • 熊登榜(扬州大学商学院).青年马克思政治哲学的基本范式框架 ——以《共产党宣言》为中心的分析[J].理论与评论,2022,第2期
  • 贾凯,林俣威(厦门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南开大学和富研究中心;厦门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共留法群体对国民革命议题的探讨[J].理论与评论,2022,第2期
  • 朱新屋,薛浩(福建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毛泽东提出“延安县同志们的精神”的多维考察[J].理论与评论,2022,第2期
  • 伏佳佳(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浙江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中心).新时代共同富裕的理论依据、思想内涵和实践旨归[J].理论与评论,2022,第2期
  • 徐昕(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新时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的四重维度[J].理论与评论,2022,第2期
  • 丁欣烨(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阿尔都塞对恩格斯历史合力论的误读及其辩正[J].理论与评论,2022,第2期
  • 蔡勤禹,杜兆阳(中国海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论新时代我国防灾减灾救灾新理念的内涵[J].理论与评论,2022,第1期
  • 王春娟,杨彤彤(东北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论“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的整体性[J].理论与评论,2022,第1期
  • 江烜1,潘振颖2(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群众》周刊“短评”栏目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理念的宣扬[J].理论与评论,2022,第1期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共有3页,转到 页

帮助 | 繁體中文 | 关于发现 | 联系我们

超星发现系统 Copyright©·powered by 超星

客服电话:4008236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