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导航 | 学习空间 | 退出

期刊文章列表

  • 王鹏程(西北大学文学院).奇外有奇更无奇 ——余华《文城》的叙事艺术及其问题[J].粤港澳大湾区文学评论,2021,第5期
  • 孙绍振(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谈“演讲体散文”的现场性和互动性[J].粤港澳大湾区文学评论,2021,第5期
  • 石一枫(《当代》杂志社).文学和城市之间[J].粤港澳大湾区文学评论,2021,第5期
  • 孟繁华(沈阳师范大学文学研究所).殊途同归 与爱和解 ——评长篇小说《洛城花落》《回响》[J].粤港澳大湾区文学评论,2021,第5期
  • 陈亚丽(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散文文体特征论[J].粤港澳大湾区文学评论,2021,第5期
  • 黄万华(山东大学文学院).“前存在”:粤港澳大湾区文学背景下的香港澳门文学[J].粤港澳大湾区文学评论,2021,第5期
  • 吴义勤(中国作家协会).讲述中国故事的成功实践 ——读唐晓玲《两根丝连接一片民族情》[J].粤港澳大湾区文学评论,2021,第5期
  • 徐刚(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那些“扑在尘土里也身上带光的人” ——石一枫小说人物论[J].粤港澳大湾区文学评论,2021,第5期
  • 叶君(广西民族大学文学院).一把尘土里的恐惧 ——王十月论[J].粤港澳大湾区文学评论,2021,第5期
  • 相宜(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泪之谷的玫瑰 ——谈石一枫近年小说中的女性形象[J].粤港澳大湾区文学评论,2021,第5期
  • 余存哲(武汉工程大学外语学院).对话批评诗学的实践 ——论一种批评方法兼及周新民《对话批评:诗·史·思之维》[J].粤港澳大湾区文学评论,2021,第5期
  • 王兆胜(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散文文体的失衡及其平衡[J].粤港澳大湾区文学评论,2021,第5期
  • 陈希,黄瑶(中山大学中文系).构建新时代文学评论新话语:2020年的广东文学理论批评[J].粤港澳大湾区文学评论,2021,第5期
  • 朱寿桐(澳门大学).异乡人的卓异与原乡人的胸襟 ——论小说《惊潮》及其承载的文化现象[J].粤港澳大湾区文学评论,2021,第5期
  • 胡学文.文学之路[J].粤港澳大湾区文学评论,2021,第5期
  • 杨善深.八鹰图[J].粤港澳大湾区文学评论,2021,第5期
  • 张欣(广州市作家协会).关于文学文本的随笔 ——如何塑造都市女性的现代感探微[J].粤港澳大湾区文学评论,2021,第5期
  • 张陵(作家出版社).何建明近年报告文学创作的思想深度与“引领”作用[J].粤港澳大湾区文学评论,2021,第5期
  • 严家炎(北京大学中文系).用生命写作 为名家岁月留痕 ——评潘耀明《这情感仍会在你心中流动》[J].粤港澳大湾区文学评论,2021,第5期
  • 贺仲明.编后记[J].粤港澳大湾区文学评论,2021,第5期
  • 史建国(山东大学文学院).从“浔江”到“运河” ——黄咏梅的文学地理[J].粤港澳大湾区文学评论,2021,第4期
  • 王坤(中山大学中文系).学理及其文论价值述要[J].粤港澳大湾区文学评论,2021,第4期
  • 章罗生1,陆丹2(湖南大学文学院;广东省交通城建技师学院).当代纪实文学创作中的“广东现象” ——以杨黎光、喻季欣与陈启文为考察重点[J].粤港澳大湾区文学评论,2021,第4期
  • 徐诗颖(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论20世纪80年代以来陶然小说的“香港书写”[J].粤港澳大湾区文学评论,2021,第4期
  • 刘茉琳(广东技术师范大学文学与传媒学院).用广东叙事铭记现实和历史 ——2020广东纪实文学[J].粤港澳大湾区文学评论,2021,第4期
  • 王辰龙(贵州师范大学文学院).标语喧哗的年代与城市的还原时刻 ——论郑小琼的诗[J].粤港澳大湾区文学评论,2021,第4期
  • 李艳丰(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中国文艺批评的当代化发展[J].粤港澳大湾区文学评论,2021,第4期
  • 杨秀云(张家口市记协).天地与我并生 ——胡学文长篇小说《有生》的生态美学[J].粤港澳大湾区文学评论,2021,第4期
  • 朱敬怡(南京大学中国新文学研究中心).革命·日常·现代性:《花街往事》的空间政治[J].粤港澳大湾区文学评论,2021,第4期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共有6页,转到 页

帮助 | 繁體中文 | 关于发现 | 联系我们

超星发现系统 Copyright©·powered by 超星

客服电话:4008236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