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田部胤久1,和晓祎2,郑子路3(东京大学;云南艺术学院戏剧学院;江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关于日本近代“古典”概念的成立[J].中国美学,2022,第1期
-
程景牧(宁波大学人文与传媒学院).中国美学的脱化与自由[J].中国美学,2022,第1期
-
唐建(中国艺术研究院).汉画蕴含的道家文化思想[J].中国美学,2022,第1期
-
张树天(内蒙古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书法美学中的骨、骨力与风骨解读[J].中国美学,2022,第1期
-
玛格丽特·理查德森1,陆蕾平2(美国弗吉尼亚州克里斯托弗新港大学;上海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折衷主义:对中国现当代艺术中“别现代”境遇的回应[J].中国美学,2022,第1期
-
朴商焕1,2,杨硕1,刘铭1(鲁迅美术学院;韩国成均馆大学东洋哲学系).韩国传统舞蹈的现代转型——传统与现代的双重意义[J].中国美学,2022,第1期
-
袁济喜(河北大学燕赵文化高等研究院;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主持人语:中国美学的自由张力[J].中国美学,2022,第1期
-
袁济喜(河北大学燕赵文化高等研究院;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天地之美与文艺书写——西晋成公绥文艺思想研究[J].中国美学,2022,第1期
-
盛颖涵(浙江大学文艺学研究所).中国古代审美经验中的嗅觉功能[J].中国美学,2022,第1期
-
张学炳(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从圣境和谐到两极分化——美学视域下的张载气学人性论[J].中国美学,2022,第1期
-
孙鹤(中国政法大学人文学院).论“诗书画”三位一体文人画的审美特征[J].中国美学,2022,第1期
-
王圣(兰州财经大学商务传媒学院).当代中国美学:从方法论探索到主义建构[J].中国美学,2022,第1期
-
青木孝夫1,臧新明2(广岛艺术学会;山西大学美术学院).美学视角下“写生”概念的文化张力——评《东方古典画论研究》[J].中国美学,2022,第1期
-
王宁宁(大连大学文学院).“十七年”时期北京群众文艺创作的审美倾向[J].中国美学,2022,第1期
-
邹华.主编的话[J].中国美学,2022,第1期
-
《中国美学》编辑部(《中国美学》编辑部).《中国美学》稿约[J].中国美学,2022,第1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