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导航 | 学习空间 | 退出

期刊文章列表

  • 赵红芳(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中国当代文学审美批评的式微与重振[J].中国美学,2023,第2期
  • 臧新明(忻州师范学院美术系;山西大学美术学院;日本广岛大学).从美术教育变革论山本鼎的艺术美学思想[J].中国美学,2023,第2期
  • 袁鼎生1,2,万红霞3(云南大学文学院;广西民族大学文学院;云南大学).美学经审美学形成美生学[J].中国美学,2023,第2期
  • 刘瑞雪(中南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沈从文的生命美学:来源、本质与内涵[J].中国美学,2023,第2期
  • 杜莹杰1,高超1,2(中国传媒大学;天津商业大学宝德学院).历史留影·文学镜像·空间符码:北京城市影像传统与本体审美内涵[J].中国美学,2023,第2期
  • 但茜(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江淹赋作中色调与意蕴研究[J].中国美学,2023,第2期
  • 王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武汉大学).从神兽到神人:夔的不同形象的文化说解及“节”“和”的美学观念[J].中国美学,2023,第2期
  • 刘成纪.主持人语[J].中国美学,2023,第2期
  • 袁鼎生.主持人语[J].中国美学,2023,第2期
  • 《中国美学》编辑部(《中国美学》编辑部).《中国美学》稿约[J].中国美学,2023,第2期
  • 邹华.主编的话[J].中国美学,2023,第2期
  • 张晶1,2,代宇涵3(中国传媒大学;中国传媒大学人文学院;广西民族大学文学院).审美感兴主体因素论[J].中国美学,2023,第1期
  • 胡乃文1,路卓杭2(河南财经政法大学;中国传媒大学人文学院).“感物”:“心”“物”感应与审美创造[J].中国美学,2023,第1期
  • 赵淼(中国传媒大学人文学院).作为二次感兴的审美鉴赏[J].中国美学,2023,第1期
  • 张桂芳(山东政法学院传媒学院(文化艺术传播研究中心)).“弘道”与“归隐”——儒、道思想中的生活美学理念及其实践[J].中国美学,2023,第1期
  • 赵婧(湖北美术学院).麦积山石窟北朝造像审美风格的嬗变[J].中国美学,2023,第1期
  • 罗胜(长治学院美术系).论荆浩《笔法记》“别出心裁”的玄道思维——以气、韵、思、景为要的笔法求真之道[J].中国美学,2023,第1期
  • 孟丽(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感兴在明代谢榛诗学里的发展与特色[J].中国美学,2023,第1期
  • 王启迪(河北大学艺术学院).庄子“散”思想稽论[J].中国美学,2023,第1期
  • 吴鹏(廊坊师范学院文学院).涵养用敬:程颐的持养工夫及其美学意义[J].中国美学,2023,第1期
  • 赖俊威(湖北美术学院环境艺术学院).道家视域下的绘画色彩观研究[J].中国美学,2023,第1期
  • 李有光(湖北师范大学文学院).读诗须知味外味:阐释学视域下的以味解诗与多元理解研究[J].中国美学,2023,第1期
  • 蔡东民(苏州科技大学文学院).李渔之问及其解决之道[J].中国美学,2023,第1期
  • 周均平,潘芳(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汉代园林审美文化的历史地位及当代价值[J].中国美学,2023,第1期
  • 桑盛荣(陕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桃源图"与"豳风图":中国绘画与经学之管蠡[J].中国美学,2023,第1期
  • 周敏(江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幽玄作为一种方法——读郑子路《幽玄的美学:东亚的艺术精神与审美思想》[J].中国美学,2023,第1期
  • 杜寒风1,李云2(中国传媒大学人文学院;河南科技学院文法学院).北京名人故居的审美功能论[J].中国美学,2023,第1期
  • 刚祥云(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科举制与唐代美学之关系的多维解读[J].中国美学,2023,第1期
  • 房玉柱(陕西学前师范学院文学院).理学美学视域下朱熹的文道观[J].中国美学,2023,第1期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共有3页,转到 页

帮助 | 繁體中文 | 关于发现 | 联系我们

超星发现系统 Copyright©·powered by 超星

客服电话:4008236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