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导航 | 学习空间 | 退出

期刊文章列表

  • 黄晓军,周学江(南昌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传播隐私管理视角下情感冲突类节目的运行机制[J].中国新闻传播研究,2021,第5期
  • 韩运荣1,张欢2(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院;中国传媒大学传播研究院).民意、舆论与舆情:概念歧义、功能辨析与实践限度[J].中国新闻传播研究,2021,第4期
  • 张磊1,方俊2,3(中国传媒大学国家传播创新研究中心;中国传媒大学传播研究院;武汉体育学院新闻传播学院).从单向凝视到参与式对望:观察类真人秀节目研究[J].中国新闻传播研究,2021,第4期
  • 赵丽芳1,张宝誉2,张涛3(中央民族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中央民族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实践教学中心).从积极老龄化到乌托邦幻想:基于抖音平台老年网红的分析[J].中国新闻传播研究,2021,第4期
  • 陈默(中国传媒大学电视学院).数字化驱动下的平台型媒体崛起[J].中国新闻传播研究,2021,第4期
  • 邓绍根,李兴博(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中国特色新闻学的学科体系建构发展研究[J].中国新闻传播研究,2021,第4期
  • 刘宏,孙书礼,蔡旻俊(中国传媒大学电视学院).我国主流媒体智能化建设发展趋势研究[J].中国新闻传播研究,2021,第4期
  • 蒋宁平(西南交通大学人文学院传播系).移动社交媒体对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的影响研究[J].中国新闻传播研究,2021,第4期
  • 赵如涵1,李新雨2(中国传媒大学国际传媒教育学院;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院).县域治理中的融媒体建设实践创新研究——基于12个县级融媒体的实地调研[J].中国新闻传播研究,2021,第4期
  • 陈世华1,龚莉娟2(南昌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南昌大学媒体融合研究中心).主流媒体电商直播的理论逻辑与实践进路[J].中国新闻传播研究,2021,第4期
  • 高萍(中国传媒大学政府与公共事务学院).媒体融合环境下我国政府公共关系的优化路径[J].中国新闻传播研究,2021,第4期
  • 谢清果1,陈瑞1,2(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贵州师范大学).以心交心:华夏共生交往观念的社会治理基础[J].中国新闻传播研究,2021,第4期
  • 阴艳,齐天博(东北师范大学传媒科学学院(新闻学院)).公共卫生事件中的中国政府与民众——基于KBS电视新闻报道的分析[J].中国新闻传播研究,2021,第4期
  • 杨凤娇,邱犇(中国传媒大学电视学院).跨越数字鸿沟的老年群体:从感知有用到感知易用[J].中国新闻传播研究,2021,第4期
  • 刘昊1,周晓萌2(广州广播电视台影视频道;中国传媒大学媒体融合与传播国家重点实验室).智慧城市建设背景下的智慧广电发展研究[J].中国新闻传播研究,2021,第4期
  • 陈欣钢,周祺(中国传媒大学电视学院).乡村居民媒介使用代际差异及影响因素分析——基于W村的实证调查[J].中国新闻传播研究,2021,第4期
  • 张龙1,徐佩琦2(中国传媒大学电视学院国际新闻与传播系;中国传媒大学电视学院).国际突发事件报道的流程再造——以黎巴嫩贝鲁特爆炸事件为例[J].中国新闻传播研究,2021,第4期
  • 庞亮1,杨洋2,3(中国传媒大学学科建设与发展规划处;北京市密云区融媒体中心;中国传媒大学电视学院).论我国广播电视语言传播的范式嬗变[J].中国新闻传播研究,2021,第4期
  • 吴炜华,苗琨鹏(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传播学部).自我表达、集体记忆与情感链接:短视频的影像拼贴[J].中国新闻传播研究,2021,第3期
  • 李建刚,谷雨微(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院).数字重叠:播客现代性与新闻业音频传播的范式转变[J].中国新闻传播研究,2021,第3期
  • 赵琳琳1,2,刘湜3(5G高清视频体育融合创新应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实验室;北京体育大学体育赛事制作与转播实验室;北京体育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全媒体时代高校体育传播人才培养体系建构——以体育解说人才培养为例[J].中国新闻传播研究,2021,第3期
  • 龙思薇,周艳(中国传媒大学广告学院网络与新媒体系).工具赋能、技术催化和空间协同:海外媒体机构全媒体人才机制创新的支撑要素研究[J].中国新闻传播研究,2021,第3期
  • 李晓娟1,2,刘宏2(山东师范大学新闻与传媒学院;中国传媒大学电视学院).后疫情时代地方高校新闻院系的线上“开环”课程体系建设[J].中国新闻传播研究,2021,第3期
  • 付海钲,张宁(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传播学部电视学院).全媒体时代高校思政教育的主体话语权重构:基于“三种需要理论”激励机制[J].中国新闻传播研究,2021,第3期
  • 曾祥敏,任雅菁(中国传媒大学电视学院).主流媒体在社交平台的传播效果影响因素探究:基于《人民日报》微博账号的实证分析[J].中国新闻传播研究,2021,第3期
  • 孙振虎,李佳咪(中国传媒大学电视学院).主流媒体报道对微博舆论中公众情绪的影响研究——基于近三年网络群体性事件相关微博的分析[J].中国新闻传播研究,2021,第3期
  • 姬德强1,2,朱泓宇3(中国传媒大学人类命运共同体研究院;媒体融合与传播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传媒大学);中国传媒大学传播研究院).作为发展与治理话语的“基础设施”——基于2005—2020年的政策文本分析[J].中国新闻传播研究,2021,第3期
  • 李岭涛,尹素伟(北京体育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5G:未来社会图景的颠覆与重塑[J].中国新闻传播研究,2021,第3期
  • 邹欣1,刘斌2(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院;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道德物化与算法新闻的治理[J].中国新闻传播研究,2021,第3期
  • 郭艳民1,刘培2(中国传媒大学电视学院;北京城市学院传播系).论视听媒体虚拟现实作品美学特性中的三个关系[J].中国新闻传播研究,2021,第3期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共有4页,转到 页

帮助 | 繁體中文 | 关于发现 | 联系我们

超星发现系统 Copyright©·powered by 超星

客服电话:4008236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