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罗喜(中央民族大学哲学与宗教学学院).意志自由与决定论 ——康德相容论的本体论奠基解读[J].当代中国价值观研究,2022,第5期
-
章伟文(北京师范大学价值与文化研究中心、哲学学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协同创新中心).身心“趋衡”的生命哲学初探[J].当代中国价值观研究,2022,第5期
-
康雅琼1,冯加林2(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伦敦国王学院数字人文学院).数字时代大众文化的特征及其现实效应 ——从本雅明的大众文化理论出发[J].当代中国价值观研究,2022,第5期
-
叶纹彤(中国政法大学法律硕士学院).穆勒论证“快乐是善”的有效性分析[J].当代中国价值观研究,2022,第5期
-
尹立蒙(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资本主义欲望批判的合理性分析 ——基于对《反俄狄浦斯》的解读[J].当代中国价值观研究,2022,第5期
-
李大山(上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道德非认知主义与鉴别难题[J].当代中国价值观研究,2022,第5期
-
(《当代中国价值观研究》编辑部).投稿须知[J].当代中国价值观研究,2022,第5期
-
张连伟1,王秀江2(北京林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国儿童中心).论儒家生态价值观的历史演变及其当代意义[J].当代中国价值观研究,2022,第4期
-
范冬萍,陈林昊(华南师范大学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院、系统科学与系统管理研究中心;华南师范大学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院、系统科学与系统管理研究中心).负责任研究与创新的价值向度与价值协同机制 ——复杂系统科学的视野[J].当代中国价值观研究,2022,第4期
-
邹海燕(内蒙古大学哲学学院).新时代城乡共同富裕的实践逻辑[J].当代中国价值观研究,2022,第4期
-
王运豪(内蒙古大学哲学学院).论安斯康姆主体性思想 ——以《意向》为例[J].当代中国价值观研究,2022,第4期
-
欧赞·阿尔提诺克1,祁玥2(汉诺威莱布尼兹大学生命科学伦理学与法律中心;北京大学哲学系).作为道德判断和不正义的社会压迫来源的“厚概念”[J].当代中国价值观研究,2022,第4期
-
兰久富(北京师范大学价值与文化研究中心、哲学学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协同创新中心).功利主义理论体系的逻辑结构[J].当代中国价值观研究,2022,第4期
-
刘志山,黄杉(深圳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论规则意识与道德修养的内在联系[J].当代中国价值观研究,2022,第4期
-
徐会利(北京大学哲学系).求道与求长生之一贯:论《老子想尔注》的养生之道[J].当代中国价值观研究,2022,第4期
-
杜晓(首都经济贸易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国传统社会的抗疫经验及其价值启示[J].当代中国价值观研究,2022,第4期
-
杨雷(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学院、价值与文化研究中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协同创新中心).马克思视域中的现代犬儒主义问题及其批判[J].当代中国价值观研究,2022,第4期
-
杜艳(北京大学哲学系).苏东坡《洪范》学中的天人政治观[J].当代中国价值观研究,2022,第4期
-
杨倩倩(复旦大学哲学学院).主观主义价值论如何证成? ——谈R.B.佩里的“兴趣—价值”论[J].当代中国价值观研究,2022,第4期
-
(《当代中国价值观研究》编辑部).投稿须知[J].当代中国价值观研究,2022,第4期
-
张励耕(北京师范大学价值与文化研究中心、哲学学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协同创新中心).《逻辑哲学论》中的规范性是怎样一种规范性?[J].当代中国价值观研究,2022,第3期
-
西田几多郎,胡嘉明,张文(贵州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洛采的形而上学[J].当代中国价值观研究,2022,第3期
-
吴祖松(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国际中心).湛甘泉的儒佛之辨[J].当代中国价值观研究,2022,第3期
-
韩东屏(华中科技大学哲学院).试论文化工具的好坏优劣[J].当代中国价值观研究,2022,第3期
-
郭明(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先秦儒家“刚”德辨微——兼论儒家“气志论”传统[J].当代中国价值观研究,2022,第3期
-
胡守勇(湖南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建党百年红色文化的世界意义[J].当代中国价值观研究,2022,第3期
-
李转亭(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学院、价值与文化研究中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协同创新中心).儒家视角下人工智能发展的伦理困境及对策研究[J].当代中国价值观研究,2022,第3期
-
米夏埃尔·宽特,李靖新弘(德国明斯特大学哲学系).伦理视角下的异种移植[J].当代中国价值观研究,2022,第3期
-
苏静,揭芳(北京林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论全球贫困问题及其制度正义维度[J].当代中国价值观研究,2022,第3期
-
丹尼尔·利姆1,温德尔·瓦拉赫,凯文·麦克尼斯2,黄百恒,王小伟3,贾玮晗4,冯艺璇4(昆山杜克大学哲学系;利兹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学院、价值与文化研究中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协同创新中心).“人工智能伦理”笔谈[J].当代中国价值观研究,2022,第3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