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兴辉(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如何理解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宗教观——从宗教批判范式的考察谈起[J].当代中国价值观研究,2023,第4期
-
王奇琦(厦门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道德直觉主义的当代复兴[J].当代中国价值观研究,2023,第4期
-
陈康(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学院、价值与文化研究中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协同创新中心).理由事实主义与错误情形问题[J].当代中国价值观研究,2023,第4期
-
肖飞阳(湖南中医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论埃米泰·埃茨奥尼的社群主义价值观教育思想[J].当代中国价值观研究,2023,第4期
-
毛华威,张曦则(吉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伦理实践的善问题析论[J].当代中国价值观研究,2023,第4期
-
陈新夏(首都师范大学).价值观的含义、特性和作用新探[J].当代中国价值观研究,2023,第4期
-
罗子健(上海大学).模块副现象论与自由意志的相容性[J].当代中国价值观研究,2023,第4期
-
马欣欣(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学院、价值与文化研究中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协同创新中心).“辩以象道”——荀子论“辩”及其思想内涵探析[J].当代中国价值观研究,2023,第4期
-
刘慧卿(大连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从历史哲学解读“人类向何处去”博弈与未来世界:历史哲学视——《大国域中的国际关系》书评[J].当代中国价值观研究,2023,第4期
-
《当代中国价值观研究》编辑部(《当代中国价值观研究》编辑部).投稿须知[J].当代中国价值观研究,2023,第4期
-
王曌(延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浙江中医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短视频情感触发机制助推大学生主流价值观认同的基本经验与原则[J].当代中国价值观研究,2023,第3期
-
兰久富(北京师范大学价值与文化研究中心、哲学学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协同创新中心).事实与价值二分法的有效性及其限度[J].当代中国价值观研究,2023,第3期
-
克莉丝汀·科斯嘉1,卢俊豪2(美国哈佛大学哲学系;中山大学哲学系).类存在、死亡和灭绝之恶[J].当代中国价值观研究,2023,第3期
-
吴向东(北京师范大学价值与文化研究中心、哲学学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协同创新中心).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精神重要论述的形成与发展[J].当代中国价值观研究,2023,第3期
-
居俊(南京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康德的自由理论无法解释恶行的归责吗——从莱因霍尔德对康德的批评谈起[J].当代中国价值观研究,2023,第3期
-
刘清平(武汉传媒学院电影与电视学院;复旦大学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走出人性善恶之争的迷宫[J].当代中国价值观研究,2023,第3期
-
马晓慧(北京中医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研究中心).庄子的“自我”存在实现之路——以“吾丧我”为线索的讨论[J].当代中国价值观研究,2023,第3期
-
郑伟1,郭恬辰2(北京师范大学价值与文化研究中心、哲学学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协同创新中心;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学院).互联网经济中的“在线评价”及其影响——以北京地区外卖平台在线评论为例[J].当代中国价值观研究,2023,第3期
-
殷紫丹蓝(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哲学系).个体的自我超越:黑格尔论“爱国心”与现代公民的形成[J].当代中国价值观研究,2023,第3期
-
幸晓雪(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学院、价值与文化研究中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协同创新中心).面向复数性而行动——阿伦特论自由意志[J].当代中国价值观研究,2023,第3期
-
崔翔(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朱子论自欺的情态、根由及其对治方案[J].当代中国价值观研究,2023,第3期
-
《当代中国价值观研究》编辑部(《当代中国价值观研究》编辑部).投稿须知[J].当代中国价值观研究,2023,第3期
-
刘月岭(江西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论大学生高级水平与类型的道德知识教育 ——依据、证明与建议*本文系江西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2年度一般课题“个体道德知识的生成与发展研究”(22YB093)的阶段性成果。[J].当代中国价值观研究,2023,第2期
-
林建武,邢进(南开大学哲学院).马克思论恶的发生与克服[J].当代中国价值观研究,2023,第2期
-
倪素香,刘京京(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实践协同创新中心).论民为邦本观念的时代价值*本文系2021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项目“中国共产党领导意识形态建设的历史进程与基本经验研究”(21&ZD029)的阶段性成果。[J].当代中国价值观研究,2023,第2期
-
刘松青(上海财经大学人文学院).修辞何以是伦理的延伸?*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 “规范性哲学研究”(21&ZD049)的阶段性成果。[J].当代中国价值观研究,2023,第2期
-
郭鹏坤(河南工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苏格拉底道德哲学的“好人”观及其论证困境*本文系河南工学院高层次人才科研启动金资助项目“伦理学视角下人的概念”(KQ1842)的阶段性成果。[J].当代中国价值观研究,2023,第2期
-
张旭(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学院、价值与文化研究中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协同创新中心).人民性:马克思国家理论的价值旨归[J].当代中国价值观研究,2023,第2期
-
石雨晨(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学院、价值与文化研究中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协同创新中心).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私有财产权批判的价值逻辑[J].当代中国价值观研究,2023,第2期
-
陈立新(同济大学人文学院).现代性的难题与出路[J].当代中国价值观研究,2023,第2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