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导航 | 学习空间 | 退出

期刊文章列表

  • 梁樑,郭晓淞,陈汉杰,徐皓帆,周衍波,谢邵文,杨芬,韦朝阳(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岭南现代农业科学与技术广东省实验室;广东省科学院生态环境与土壤研究所/华南土壤污染控制与修复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广东省农业环境综合治理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陆地表层格局与模拟重点实验室).乌鲁木齐市核心城区绿地土壤重金属累积特征及生态风险[J].干旱区地理(汉文版),2023,第11期
  • 钱伟,王春,代文,卢旺达,李敏,陶宇,李梦琪(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遥感与测绘工程学院;滁州学院地理信息与旅游学院;实景地理环境安徽省重点实验室;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基于深度学习融合OBIA 的黄土高原小流域淤地坝系提取[J].干旱区地理(汉文版),2023,第11期
  • 陈谢扬,李同昇,朱小青,徐博,朱炳臣,李炬霖(西北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西北大学陕西省情研究院;陕西省国土空间勘测规划院).基于实际调查与观测解译对比验证的土地沙漠化敏感性评价 ——以陕西省为例[J].干旱区地理(汉文版),2023,第11期
  • 王利杰,肖锋军,董治宝,马慧榕,陈颢(陕西师范大学地理科学与旅游学院).柴达木盆地巨型沙波纹条带表层沉积物粒度和地球化学元素组成特征[J].干旱区地理(汉文版),2023,第11期
  • 蒋磊,刘小龙,郭帅,何亮,邢建磊,郭俊杰(中国地质调查局乌鲁木齐自然资源综合调查中心;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环境学院).基于Logistic 回归分析的土壤盐渍化易发性评价 ——以新疆南疆塔里木灌区为例[J].干旱区地理(汉文版),2023,第11期
  • 郭方君,马全林,张锦春,李得禄,袁宏波,陈芳,魏林源,张德魁(甘肃农业大学林学院;甘肃省治沙研究所荒漠化与风沙灾害防治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甘肃省林业科学研究院).石羊河流域荒漠区植被类型、分布和数量特征[J].干旱区地理(汉文版),2023,第11期
  • 生延超1,谭左思1,李倩1,许玲玲2(湖南工商大学公共管理与人文地理学院;郑州财经学院会计学院).数字经济能否促进黄河流域旅游经济韧性提升?[J].干旱区地理,2023,第10期
  • 吉卫波1,赵银鑫1,虎博文1,杨丽虎2,公亮1,马玉学1(宁夏回族自治区基础地质调查院;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陆地水循环及地表过程重点实验室).宁夏苦水河流域地表水与地下水转化关系研究[J].干旱区地理,2023,第10期
  • 亚夏尔·艾斯克尔1,玉素甫江·如素力1,2(新疆师范大学地理科学与旅游学院;新疆干旱区环境与资源重点实验室).基于多端元解混模型的博斯腾湖区域植被和水域时空变化特征及趋势分析[J].干旱区地理,2023,第10期
  • 何旭刚1,2,3,买买提·沙吾提1,2,3,盛艳芳1,2,3,李荣鹏1,2,3(新疆大学地理与遥感科学学院;新疆绿洲生态重点实验室;智慧城市与环境建模自治区普通高校重点实验室).基于GEE 平台渭库绿洲棉花水分生产率遥感估算[J].干旱区地理,2023,第10期
  • 刘尊方1,雷浩川1,盛海彦2(青海大学地质工程系;青海大学农牧学院).基于XGBoost 模型的湟水流域耕地土壤养分遥感反演[J].干旱区地理,2023,第10期
  • 刘佳琪1,周璐红1,2,席小雅1(长安大学土地工程学院;陕西省土地整治重点实验室).2000—2020 年黄河流域土地生态质量及其变化趋势预测[J].干旱区地理,2023,第10期
  • 马运强1,2,刘瑞1,2,李志忠1,2,3,靳建辉1,2,3,邹晓君1,2,谭典佳1,2,陶通炼1,2(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福建师范大学湿润亚热带山地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研究所).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南缘沉积记录的全新世环境演变[J].干旱区地理,2023,第10期
  • 郑智鹏,马奔腾,程建军,魏晋铭(石河子大学水利建筑工程学院).尉犁-且末沙漠公路沿线风沙环境特征及沙害防治对策研究[J].干旱区地理,2023,第10期
  • 陈强强1,2,杨凌1(甘肃农业大学财经学院;甘肃省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研究中心).近30 a 黄河流域人地系统研究:脉络、热点及展望[J].干旱区地理,2023,第10期
  • 杨丽1,2,付玉慧1,2,王姣姣1,2(新疆大学旅游学院;新疆大学新疆历史文化旅游可持续发展重点实验室).“一带一路”沿线中国省份旅游信息流时空分布格局及驱动因素分析[J].干旱区地理,2023,第10期
  • 肖懿晨1,文军1,李玲玉2,冯庆旺1(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机场学院;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空间联通水平差异与成因分析[J].干旱区地理,2023,第10期
  • 曹玉娟1,2,司文洋1,2,杜自强1,2,梁寒雪1,2,雷添杰3,孙斌4,武志涛1,2(山西大学黄土高原研究所;山西省黄河实验室;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资源信息研究所).1982—2017 年典型干旱年的中国GPP 变化[J].干旱区地理,2023,第10期
  • 冀琴,张翠兰,丁悦凯,曹香芹,梁文莉(重庆师范大学GIS应用研究重庆市高校重点实验室).基于多源遥感数据的珠峰自然保护区冰川监测研究[J].干旱区地理,2023,第10期
  • 李逸,赵媛,鄢继尧,王珂(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江苏省地理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协同创新中心).与中国涉贸的“一带一路”主要国家原油出口力评估及障碍因素分析[J].干旱区地理,2023,第10期
  • 赵志远1,2,3,丁逸尘1,2,杨喜平4,5,吴升1,2,3(福州大学数字中国研究院(福建);空间数据挖掘与信息共享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海西政务大数据应用协同创新中心;自然资源部城市国土资源监测与仿真重点实验室;陕西师范大学地理科学与旅游学院).基于手机定位数据的西宁市老年人公园绿地可达性预测[J].干旱区地理,2023,第10期
  • 杨涛1,2,3,4,杨莲梅1,3,4,李建刚1,3,4,仝泽鹏1,3,4(中国气象局乌鲁木齐沙漠气象研究所;新疆气候中心;新疆云降水物理与云水资源开发实验室;西天山云降水物理野外科学观测试验基地).中国天山西部区域云降水物理野外观测科学试验研究若干进展[J].干旱区地理,2023,第10期
  • 周成,赵亚玲,张旭红,周霖,任敏敏(山西财经大学文化旅游与新闻艺术学院;西安理工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西北师范大学旅游学院).黄河流域城市生态韧性与效率时空演化特征及协调发展分析[J].干旱区地理(汉文版),2023,第9期
  • 周海燕,冶建明(石河子大学农学院;深圳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乡村旅游涉入度、恢复性环境感知与重游意愿作用机制研究 ——一个中介与调节的混合模型[J].干旱区地理(汉文版),2023,第9期
  • 杨思存,霍琳,王成宝,温美娟(甘肃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与节水农业研究所/国家农业科学白银观测实验站).基于STIRPAT 模型的甘肃省农业碳排放特征分析[J].干旱区地理(汉文版),2023,第9期
  • 李洪庆,杨瑀,张俊红(河海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雅鲁藏布江山南宽谷流域生态安全格局构建[J].干旱区地理(汉文版),2023,第9期
  • 王鑫,靳正忠,施建飞,杨小亮,徐新文(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国家荒漠-绿洲生态建设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莫索湾沙漠研究站;中国科学院大学).植物纤维毯覆盖对干旱区尾矿砂水热分布的影响[J].干旱区地理(汉文版),2023,第9期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共有7页,转到 页

帮助 | 繁體中文 | 关于发现 | 联系我们

超星发现系统 Copyright©·powered by 超星

客服电话:4008236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