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东燕(广西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共同富裕视域下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治理转型研究* ——以广西为例[J].广西民族研究,2021,第5期
-
孙荣垆1,艾少伟2(河南大学民族研究所;河南大学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排瑶宗族的“非典型性”与南岭民族走廊的族群互动[J].广西民族研究,2021,第5期
-
李维军,杨丽(新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社会工程思维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辩证实践[J].广西民族研究,2021,第5期
-
张继钢(广东海洋大学法政学院).少数民族环境习惯对地方环境刑事立法的启示[J].广西民族研究,2021,第5期
-
罗秋洪,杨筑慧(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日常生活视域下的耕牛养殖与村落文化* ——基于云南C 村的调查①[J].广西民族研究,2021,第5期
-
李曼莉(百色学院预科教育学院;广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三维揭析[J].广西民族研究,2021,第5期
-
李俊斌,刘星利(重庆邮电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习近平关于民族团结重要论述的逻辑理路[J].广西民族研究,2021,第5期
-
邱铁鑫(电子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民族复兴视域下中国铁路的百年象征符号探究[J].广西民族研究,2021,第5期
-
黄仲盈(广西民族研究中心).中国共产党百年民族理论政策在广西的实践与发展[J].广西民族研究,2021,第5期
-
雷韵(广西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文化戍边语境下广西砧板陀螺的社会功能研究[J].广西民族研究,2021,第5期
-
黄树标(广西警察学院司法应用学院;广西现代法学研究院).边疆民族地区优化营商环境的法治路径 ——以广西为例[J].广西民族研究,2021,第5期
-
徐黎丽,刘琰(兰州大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培育基地).论共同价值体系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行为规范作用[J].广西民族研究,2021,第5期
-
塔娜,牛平(中央民族大学图书馆).全国期刊民族学、文化(社会)人类学研究论文索引(2021.07~2021.08)[J].广西民族研究,2021,第5期
-
宋才发(中央民族大学法学院).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法治内涵及路径研究[J].广西民族研究,2021,第4期
-
侯琳(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党校文史教研部).呈现、连接、整合:民族地区乡村文化振兴的短视频创新路径* ——以“巧妇9 妹”为例[J].广西民族研究,2021,第4期
-
王庆贺1,柏贵喜2(中南民族大学;中南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圈层叠合:婚姻圈中的绣娘流动与苗族刺绣基因传递[J].广西民族研究,2021,第4期
-
高永久1,2,郑泽玮2(南开大学-太和智库边疆发展研究中心;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认同导向下边境牧区各民族建设共有精神家园研究[J].广西民族研究,2021,第4期
-
徐姗姗1,王军杰2(中央民族大学期刊社《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编辑部;中央民族大学校办).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研究脉络与前沿演进* ——基于CNKI 论文(2011~2020)的知识图谱分析[J].广西民族研究,2021,第4期
-
徐苇苇1,2,李忠斌1(中南民族大学经济学院;桂林理工大学旅游与风景园林学院广西旅游产业研究院).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建设与旅游产业交融互促研究[J].广西民族研究,2021,第4期
-
李元元1,刘生琰2(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人文社会发展学院;西安外国语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互惠的意义* ——一个少数民族村落“公益困境”的文化解释[J].广西民族研究,2021,第4期
-
张慧君(广西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习近平关于民族团结重要论述的原创性贡献[J].广西民族研究,2021,第4期
-
梁双陆1,兰黎娜,杨孟禹2(云南大学经济学院党委;云南大学经济学院).中国兴边富民行动促进边境地区经济增长了吗?* ——边境地区136 个县的“准自然实验”分析[J].广西民族研究,2021,第4期
-
欧庭宇(贵州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论百年来中国共产党民族复兴话语建构[J].广西民族研究,2021,第4期
-
李银兵,段成名(贵州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书写“文化”与文化“书写”:民族志书写的辩证法[J].广西民族研究,2021,第4期
-
张啸(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广西民族大学文学院).从《粤西诗载》看古代广西的民族文化认同[J].广西民族研究,2021,第4期
-
范佳(四川师范大学;西华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驱尽江头濯锦娘:丝绸在南方丝路的货币功能[J].广西民族研究,2021,第4期
-
马亚辉(百色学院历史学教研室;广西民族大学;韩国首尔科学综合大学院大学).试论清朝西南边疆的人口贩卖问题* ——兼议清朝对贩卖西南邻国人口事件的打击[J].广西民族研究,2021,第4期
-
王航,田敏(中南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记忆与建构:历史人类学视角下的八排瑶起源、迁徙及形成[J].广西民族研究,2021,第4期
-
胡惠(广西教育学院文学院;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古壮字字典》所收象形字及其构形特征分析[J].广西民族研究,2021,第4期
-
郝国强,郑冉(广西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文化中间人、跨越者与连接人:教育人类学视野中的中老苗族个案比较研究[J].广西民族研究,2021,第4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