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导航 | 学习空间 | 退出

期刊文章列表

  • 张少春(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广西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实践与经验[J].广西民族研究,2022,第5期
  • 满梦翎(北部湾大学人文学院).西南地区民族舞蹈文化交融研究——以苗疆走廊为例[J].广西民族研究,2022,第5期
  • 王瑞萍(甘肃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视域中的日常交往认知[J].广西民族研究,2022,第5期
  • 谭洁(广西民族大学法学院,民族法与区域治理研究协同创新中心).广西重点生态功能区产业准入负面清单制度赋能乡村产业振兴:机理、挑战与对策——民族事务治理法治化系列研究之一[J].广西民族研究,2022,第5期
  • 李然,周斯亮(中南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家史传承:明清南方少数民族国家认同的自我表达——以明清土司族谱为中心[J].广西民族研究,2022,第5期
  • 孟凡丽1,王静2,王国宁2(新疆大学;新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生活化:内涵、机理及路径[J].广西民族研究,2022,第5期
  • 唐海燕(广西艺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华民族共同体的人本内涵探赜[J].广西民族研究,2022,第5期
  • 郑苏文(广东石油化工学院文法学院).祀典“先贤”与民间“圣母”——官民互动背景下冼夫人信仰衍变与其形象建构[J].广西民族研究,2022,第5期
  • 何星亮(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国务院).台湾高山族诸族群的拔牙类型探析[J].广西民族研究,2022,第5期
  • 王瑞1,刘洁2(中南民族大学教育学院;中南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禹”: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中的典型文化符号[J].广西民族研究,2022,第5期
  • 史靖昱(中国海洋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中国海洋大学国家文化和旅游研究基地).认同熔铸与神圣时空:文化记忆视阈下民族团结誓词碑研究[J].广西民族研究,2022,第5期
  • 凌经球(中共广西区委党校;广西行政学院经济学教研部).边疆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的理论内涵、现实困境与突破路径——基于广西的分析[J].广西民族研究,2022,第5期
  • 覃彩銮,覃丽丹(广西民族研究中心).携手谱写广西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篇章[J].广西民族研究,2022,第5期
  • 田海林(民族文化宫图书馆).树立和突出各民族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与中华民族形象论析[J].广西民族研究,2022,第5期
  • 塔娜,牛平(中央民族大学图书馆).全国期刊民族学、文化(社会)人类学研究论文索引(2022.07-2022.08)[J].广西民族研究,2022,第5期
  • 秦玉莹1,郝亚明2(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贵州民族大学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中心).身份认同视域下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J].广西民族研究,2022,第4期
  • 袁同凯,张耀武(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新时代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概念内涵、面向与价值归属* ——基于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视角[J].广西民族研究,2022,第4期
  • 聂君,束锡红(北方民族大学民族学学院).互嵌型移民社会构建研究[J].广西民族研究,2022,第4期
  • 覃健,徐薇婷(广西外国语学院).“邕”水叙事与家园遗产* ——多元一体格局视域下南宁博物馆器物叙事研究[J].广西民族研究,2022,第4期
  • 冯智明,陈曦(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民族村寨的灾后重建与韧性治理研究* ——以广西桂林龙胜各族自治县金竹壮寨为例[J].广西民族研究,2022,第4期
  • 陈铭彬(广西民族大学;广西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院).新时代边疆民族地区文化治理机制创新研究[J].广西民族研究,2022,第4期
  • 周大鸣(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院).广西凭祥跨境越南劳工的形成与特征[J].广西民族研究,2022,第4期
  • 张晨(广西艺术学院).圩文化空间的复合建构与民族文化交往交流交融研究[J].广西民族研究,2022,第4期
  • 冯庆想1,莫文希2(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广西壮族自治区国有高峰林场).中国人的国家观:历史、逻辑与理论的统一[J].广西民族研究,2022,第4期
  • 金欣(西安理工大学法律系).用法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理论、规范和实践[J].广西民族研究,2022,第4期
  • 樊昊(贵州师范大学历史与政治学院).论多民族国家治理体系的民族之维[J].广西民族研究,2022,第4期
  • 周建新(云南大学西南边疆少数民族研究中心).从多民族同源神话叙事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历史生成脉络[J].广西民族研究,2022,第4期
  • 范波(贵州省民族研究院).乡风文明建设的实证研究:以清水江流域一个苗族村寨为例[J].广西民族研究,2022,第4期
  • 蓝盛1,李锦芳2(中央民族大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学院;中央民族大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研究院).民族文化交融的典范* ——方块壮字的“汉字化”[J].广西民族研究,2022,第4期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共有5页,转到 页

帮助 | 繁體中文 | 关于发现 | 联系我们

超星发现系统 Copyright©·powered by 超星

客服电话:4008236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