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导航 | 学习空间 | 退出

期刊文章列表

  • 苑霖1,2,王新珍1,孙宏勇1,刘小京1,刘彬彬1(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农业资源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大学).一株克锡勒氏菌对小麦苗期的促生耐盐效应研究[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2021,第11期
  • 王红燕1,陈垣1,2,郭凤霞1,焦旭升1,张碧全1,刘慧莉1(甘肃农业大学农学院/甘肃农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甘肃省干旱生境作物学重点实验室/甘肃省中药材规范化生产技术创新重点实验室/甘肃省药用植物栽培育种工程研究中心;甘肃中天药业有限责任公司/甘肃省特色药用植物资源保护与利用工程实验室/甘肃省特色药材规范化可追溯栽培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棉隆土壤消毒对党参育苗田杂草群落特征的影响[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2021,第11期
  • 钱银飞,陈金,邵彩虹,关贤交,邱才飞,陈先茂,梁喜欢,谢江,邓国强,彭春瑞(江西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与资源环境研究所/农业部长江中下游作物生理生态与耕作重点实验室/国家红壤改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不同类型水稻品种产量形成对微纳米气泡响应的差异[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2021,第11期
  • 郭银巧1,2,徐文娟1,3,王克如3,柴宗文3,谢瑞芝3,候鹏3,明博3,李少昆3(西华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西南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国农业出版社有限公司;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玉米典型生态区机械收获现状及影响农户采用的因子分析[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2021,第11期
  • 章翼1,薛帅1,黄红梅1,李大志2,3,唐帅1,孔维政1,易自力1(湖南农业大学生物科技技术学院;湖南农业大学园艺园林学院;国家柑橘改良中心长沙分中心).我国金柑属植物气候适宜区的预测[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2021,第11期
  • 吴昊玥,黄瀚蛟,何宇,陈文宽(四川农业大学管理学院;赫尔辛基大学农业与林业学院;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林学院).中国农业碳排放效率测度、空间溢出与影响因素[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2021,第10期
  • 伍国勇,陈莹,孙小钧(贵州大学经济学院(西部中心);贵州基层社会治理创新高端智库;南京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中国种植业碳补偿率区域差异、动态演进及收敛性分析[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2021,第10期
  • 崔灿,郭英,沈彦俊(河北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农业资源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种子创新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农业水资源重点实验室,河北省节水农业重点实验室).新疆荒漠植被的时空分布变化及其驱动因素[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2021,第10期
  • 毛梦雪,朱峰(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农业资源研究中心,河北省土壤生态学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农业水资源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根系分泌物介导植物抗逆性研究进展与展望[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2021,第10期
  • 周应恒,杨宗之(江西财经大学经济学院).生态价值视角下中国省域粮食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时空特征分析[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2021,第10期
  • 马瑞萍,戴相林,刘国一,谢永春,高小丽,高雪(省部共建青稞和牦牛种质资源与遗传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滨海农业研究所;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院农业研究所).施肥模式对青稞田土壤潜在固氮速率和自生固氮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2021,第10期
  • 高尚宾,宋成军,徐志宇,孙仁华,薛颖昊,胡潇方,乔玉辉(农业农村部农业生态与资源保护总站,农业农村部资源循环利用技术与模式综合实验室;生物多样性与有机农业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中国生态农场发展空间与对策建议[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2021,第10期
  • 蒋鹏,徐富贤,张林,周兴兵,朱永川,郭晓艺,刘茂,陈琳,张容,熊洪(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水稻高粱研究所,农业部西南水稻生物学与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四川省作物生理生态及栽培重点实验室;遂宁市安居区玉丰镇农业服务中心).高温高湿区增密减氮对杂交稻‘内6优107’产量形成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2021,第10期
  • 李玉峰,李善伟,徐璞(上海海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都市休闲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实现路径研究[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2021,第10期
  • 胡乃娟,王羽涛,陈倩,朱利群(南京农业大学人文与社会发展学院;南京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博士后流动站).农户采纳稻虾共作模式意愿的影响因素及其异质性[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2021,第10期
  • 陈泽怡,余珮珩,陈奕云,江颂,白少云,顾世祥(武汉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香港理工大学建筑及房地产学系;土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国家重点实验室;武汉大学教育部地理信息系统重点实验室;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云南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共享社会经济路径下汉江流域产水和水质净化服务时空演变[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2021,第10期
  • 阎晓光,李洪,董红芬,李爱军,王国梁,周楠,胡滢,杜艳伟(山西农业大学谷子研究所).山西省春玉米机械粒收质量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2021,第10期
  • 刘嫦娥,岳敏慧,谭辉林,张悦,张维兰,肖艳兰,潘瑛,段昌群(云南大学生态与环境学院,云南省高原山地生态与退化环境修复重点实验室,云南省高原湖泊生态修复及流域管理国际联合研究中心).纳米零价铁(nZVI)对蚯蚓-微生物-土壤生态系统的毒性效应研究[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2021,第10期
  • 邱发根,杨莉琳,刘敏,朱向梅,陈淑伶(铜仁学院农林工程与规划学院;河北省香河县农业农村局).直灌咸水与施氮磷对滨海重盐碱地柽柳生长及养分分布的影响[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2021,第10期
  • 余乐,焦阳湄,丁尚,朱治强,赵洪伟(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海南大学热带作物学院;海南大学生态与环境学院).江苏省农牧系统氮素流动特征及环境效应评价[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2021,第10期
  • 张玉铭1,胡春胜1,陈素英1,王玉英1,李晓欣1,董文旭1,刘秀萍1,裴林2,张惠3(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农业资源研究中心/河北省土壤生态学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农业水资源重点实验室石家庄;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石家庄市栾城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耕作与秸秆还田方式对碳氮在土壤团聚体中分布的影响[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2021,第9期
  • 赵晓颖1,2,郑军1,张明月1,李画画2(山东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山东科技大学财经学院).基于改进TPB框架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绿色生产决策机制研究[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2021,第9期
  • 胡坤1,2,张红雪1,2,郭力铭1,2,吴凤英1,2,周碧青1,2,邢世和1,2,毛艳玲1,3(福建农林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土壤生态系统健康与调控福建省高校重点实验室;自然生物资源保育利用福建省高校工程研究中心).烟秆炭基肥对薏苡土壤有机碳组分及微生物群落结构和丰度的影响[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2021,第9期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共有9页,转到 页

帮助 | 繁體中文 | 关于发现 | 联系我们

超星发现系统 Copyright©·powered by 超星

客服电话:4008236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