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海莲(马来西亚拉曼大学中华研究院).欧阳修词《长相思》《蝶恋花》的音韵之美[J].中国韵文学刊,2022,第3期
-
陈倩(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唐代横吹曲的拟作成就及诗学地位[J].中国韵文学刊,2022,第3期
-
孔令环(河南省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张伯驹《丛碧词》的成书及版本流变考[J].中国韵文学刊,2022,第3期
-
文达三,焦玫(海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枉渚”与“辰阳”究竟在何处?——追寻屈原《涉江》诗中两个地名所指称的地理实体[J].中国韵文学刊,2022,第3期
-
李季琨.齐白石自书诗[J].中国韵文学刊,2022,第3期
-
杨传庆,王平(南开大学文学院).民国词坛风貌的全景呈现——《现代古体文学大系·词集》读后[J].中国韵文学刊,2022,第3期
-
(《中国韵文学刊》编辑部).来稿须知[J].中国韵文学刊,2022,第3期
-
刘书刚(山东大学文学院).赋体抒情转向中的雅俗并行——以张衡、赵壹赋作为中心[J].中国韵文学刊,2022,第2期
-
杨志君(长沙学院马栏山新媒体学院).论明清通俗小说对古代诗文的传播价值[J].中国韵文学刊,2022,第2期
-
赵俊玲(郑州大学文学院).汉魏六朝时期颂、赞二体的交叉融合[J].中国韵文学刊,2022,第2期
-
踪凡(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20世纪汉赋研究的全球审视[J].中国韵文学刊,2022,第2期
-
张福清(韩山师范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挚虞《文章流别论》诗体观“俳谐”辨正[J].中国韵文学刊,2022,第2期
-
张利群1,吉新宏2(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中国文化研究院;华北科技学院文法学院).“以儒统命”:论班固赋对“士不遇”主题的回应 ——以《幽通赋》《答宾戏》为例[J].中国韵文学刊,2022,第2期
-
薛瑾1,周密2(浙江树人学院人文与外国语学院;浙江古籍出版社).苏轼“元轻白俗”论下“白体”蜕变与“宋调”初成[J].中国韵文学刊,2022,第2期
-
吕斌,杨颜珲(湘潭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理鬯和文学观论略[J].中国韵文学刊,2022,第2期
-
李肖锐(复旦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传统诗型的嬗变:以晚清民国几种“梅村体”诗为例[J].中国韵文学刊,2022,第2期
-
方韶毅(温州大学人文学院).夏承焘友朋未刊书札一束[J].中国韵文学刊,2022,第2期
-
梁文勤(南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楚辞研究所).“朗丽”的诗语言踪[J].中国韵文学刊,2022,第2期
-
叶帮义(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度人以鉴赏之金针,示人以学术之正途 ——读《词学与词心》[J].中国韵文学刊,2022,第2期
-
邓妙慈(五邑大学文学院).执一驭万,析理达情 ——评彭玉平教授《况周颐与晚清民国词学》[J].中国韵文学刊,2022,第2期
-
余来明,王蕾(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以小令写壮怀 ——王国维论陆游词“有气乏韵”新释[J].中国韵文学刊,2022,第2期
-
田苗(西北大学文学院).唐代诗人资料研究系统的更新与拓展 ——评《唐代诗人墓志汇编(出土文献卷)》[J].中国韵文学刊,2022,第2期
-
李季琨.齐白石自书诗 癸未九月毕寄怀七绝一首[J].中国韵文学刊,2022,第2期
-
李霖(中南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会通诗心,立足文本 ——林庚楚辞研究的创见[J].中国韵文学刊,2022,第2期
-
王平(南开大学文学院).力补石室金匮闺襜之遗亡 ——论《历代闺秀词话》的价值[J].中国韵文学刊,2022,第2期
-
(《中国韵文学刊》编辑部).来稿须知[J].中国韵文学刊,2022,第2期
-
王雨非(泰州学院人文学院).路过繁华:柳永词中的太平气象再解读[J].中国韵文学刊,2022,第2期
-
谷维佳(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风》《雅》嗣音,体合《诗》《骚》 ——李白《古风》溯源《诗》《骚》发微[J].中国韵文学刊,2022,第1期
-
林良娥1,林家乐2(拉曼大学中文系;拉曼大学文科社会科学院).马来西亚岩洞庙宇的旧体诗研究 ——以《霹雳洞八景诗集》为探讨对象[J].中国韵文学刊,2022,第1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