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唐筱1,陶丽1,2,邓敏君3,4(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国气象局旱区特色农业气象灾害监测预警与风险管理重点实验室;宁夏气象服务中心).华北—东北地区南部汛期降水影响因子分析及季节预报模型的建立[J].气象学报,2023,第5期
-
赵嘉诚1,2,李清泉1,2,丁一汇2,刘芸芸2,谭桂容1,沈新勇1,3,吴清源2(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气候与环境变化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中国气象局气候预测研究重点开放实验室,国家气候中心;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珠海)).21 世纪第2 个10 年初华北夏季降水年代际增加及与大气环流异常的联系[J].气象学报,2023,第5期
-
乔年,卢楚翰,管兆勇,胡杨(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CMIP6 模式大气中南北半球水汽质量反相变化:不同温室气体排放情景差异[J].气象学报,2023,第5期
-
吴举秀1,2,胡志群3,夏凡2,4,潘佳文5,6(山东省气象工程技术中心;山东省气象防灾减灾重点实验室;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山东省气象科学研究所;厦门市气象局;厦门市海峡气象开放重点实验室).基于贝叶斯方法的冰雹大小识别研究[J].气象学报,2023,第5期
-
金祺1,石春娥2,高金兰1,鲁德金1(安徽省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安徽省气象科学研究所).江淮地区山区和非山区夏季降水雨滴谱特征[J].气象学报,2023,第5期
-
杨晓1,2,3,黄兴友4,孙鸿娉1,3,王玉莹4,李培仁5(山西省人工影响天气中心;中国气象局云雾物理环境重点开放实验室;人工影响天气山西省重点实验室;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物理学院;山西省气象学会).机载毫米波雷达反演降水性积层混合云暖区液态水含量及其与飞机观测的对比[J].气象学报,2023,第5期
-
段婧1,郭恒2,胡金蓉2,周旭1,吴锡2,陈宝君1(中国气象局云降水物理与人工影响天气重点开放实验室;成都信息工程大学计算机学院).自然冰雪晶粒子观测及形状分类研究进展[J].气象学报,2023,第5期
-
Liu Jingpeng,Scaife Adam A,Dunstone Nick,Ren Hongli,Smith Doug,Hardiman Steven C,Wu Bo.Predictability and Risk of Extreme Winter PM_(2.5) Concentration in Beijing[J].气象学报,2023,第5期
-
Zhu Xiaochen,Li Qiangyu,Zeng Yan,Jiao Guanjie,Gu Wenya,Qiu Xinfa,Wumaer Ailifeire.Refined Spatialization of 10-Day Precipitation in China Based on GPM IMERG Data and Terrain Decomposition Using the BEMD Algorithm[J].气象学报,2023,第5期
-
Huang Mengtian,Zhai Panmao.Impacts of Extreme Droughts on Ecosystem Water Use Efficiency Diverge between Forest and Grassland[J].气象学报,2023,第5期
-
Fu Dongxue,Ding Yihui.Changes in Atmospheric Circulation during the Winter Regional Extreme Cold Events over China since 1960[J].气象学报,2023,第5期
-
Gao Jingjing,Zhou Baiquan,Zhai Panmao.Changes in Persistent Precipitation in Northwest China and Related Large-Scale Circulation Features[J].气象学报,2023,第5期
-
Zhou Yumeng,Wu Tongwen,Zhang Jie,Zhang Yong,Zhang Yanwu,Zhao He,Jie Weihua,Zhou Yang,Furtado Kalli.Variation of Dust in Northern China and Its Reproduction in BCC-ESM1 since 1980[J].气象学报,2023,第5期
-
Zhou Yuquan,Liu Siyao,Cai Miao,Long Junlin,Wang Jia.Operational Plan, Effect Verification, and Key Technical Settings for a Stadium-Scale Artificial Rain Reduction Experiment[J].气象学报,2023,第5期
-
Xie Yuchen,Liu Yonghong,Zhang Yeping,Weng Fuzhong,Zhu Shanyou,Zheng Zhaojun,Tang Shihao.Random Forest-Based Snow Cover Mapping in China Using Fengyun-3B VIRR Data[J].气象学报,2023,第5期
-
Shu Weixi,Fu Danhong,Xiao Hui,Yang Huiling,Sun Yue,Guo Xueliang,Zhao Yang,Ding Jianfang,Shen Shujing.Cloud Microphysical Processes and Atmospheric Water Budget during the 20 July 2021 Extreme Precipitation Event in Zhengzhou, China[J].气象学报,2023,第5期
-
邹炫宇,赵守栋,汤洁,郑向东,张东启,卞林根(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南极考察航线大气微、痕量气体观测:数据质量评估/控制与分析[J].气象学报,2023,第5期
-
赵瑞霞1,代刊1,王勇2,曹勇1,朱跃建3,王宝利4(国家气象中心;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环境模式中心;北京文泽智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动态垂直变率降尺度方法在气温智能网格预报中的应用[J].气象学报,2023,第5期
-
林正健1,寇蕾蕾1,2,郜海阳1,2,陈垚3,季凌潇1,丁丕满4(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物理学院;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中国气象局气溶胶与云降水重点实验室;福建省平潭综合实验区气象局;上海卫星工程研究所).星载毫米波雷达衰减估计仿真及敏感性分析[J].气象学报,2023,第4期
-
彭飞,李晓莉,陈静,赵滨(中国气象局地球系统数值预报中心;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气象局地球系统数值预报重点开放实验室).CMA全球集合预报系统误差增长及预报性能的尺度依赖特征诊断分析[J].气象学报,2023,第4期
-
李晓涵1,2,张祎1,2,林岩銮3,彭新东2,4,李建2(航天宏图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2035未来实验室;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清华大学地球系统科学系;中国气象局地球系统数值预报中心).一套湿物理参数化方案在GRIST全球模式中的应用及其对模拟气候态的影响[J].气象学报,2023,第4期
-
常炉予1,2,彭丽1,叶晓芳1,2,郑雅旭3,姜晨彦3,陈健3,张亚杰2(上海市气象与健康重点实验室,上海市气象局;海南省南海气象防灾减灾重点实验室;海南省气象局;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影响上海地区冬春季流感流行强度的关键局地气象因子研究[J].气象学报,2023,第4期
-
郝立生,何丽烨,马宁(天津市气候中心).东北冷涡气候特征及其对海河流域夏季降水的影响[J].气象学报,2023,第4期
-
李怡霖1,2,赵平2,车军辉3,王迎春4,王慧美2,张超5,叶佳馨1,2(复旦大学大气与海洋科学系/大气科学研究院;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山东省气象防灾减灾重点实验室;北京市气象局;厦门大学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近海海洋环境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夏季青藏高原对流边界层高度东西差异对环流场的影响[J].气象学报,2023,第4期
-
招佐森1,2,高丽2,蔡宏珂1,陈权亮1(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中国气象局地球系统数值预报中心).基于分段层次聚类的中国强降水集合平均预报逐步订正方法研究[J].气象学报,2023,第4期
-
张寅钲1,2,陈春刚3,沈学顺2,4,肖锋5,李兴良2,4(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中国气象局地球系统数值预报中心;西安交通大学;国家气象中心;东京工业大学机械工程系).适用于非静力大气模式的完全平衡多矩约束有限体积方法[J].气象学报,2023,第4期
-
钱永兰1,赵晓凤1,张晔萍2,张明伟2,王圆圆2,吴门新1,王小平3(国家气象中心;国家卫星气象中心;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中国气象局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重点实验室).FY-3B/D星NDVI与MODIS NDVI对作物长势监测对比[J].气象学报,2023,第4期
-
徐珺1,谌芸1,张庆红2(国家气象中心;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大气与海洋科学系).华北春季一次后门冷锋过程及其相关中尺度对流系统的演变特征[J].气象学报,2023,第4期
-
韩雨盟1,陈静2,3,彭飞2,3,刘昕1,王婧卓2,3,夏宇4,陈法敬2,3,吴卓亨5,吴筱雯1(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中国气象局地球系统数值预报中心;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城市气象研究院;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全球集合预报位温系统偏差和随机误差结合的模式倾向扰动方法[J].气象学报,2023,第4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