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吴照宪1,吴晶晶1,卢雄伟1,王惠2,刘玉林1(池州市气象局;青阳县气象局).2011—2019年影响安徽致暴江淮气旋统计分析[J].气象科学,2022,第4期
-
殷笑茹1,2,焦圣明1,喜度3,程婷1,李玉涛1(江苏省气象信息中心;中国气象局交通气象重点开放实验室;江苏省气象台).基于多源数据的地面降水质量控制方法研究[J].气象科学,2022,第4期
-
庞玥1,刘祥2,韩潇1,胡春梅1,王欢1(重庆市气象台;重庆市气象服务中心).ECMWF集合预报产品在重庆暴雨预报中的检验与应用[J].气象科学,2022,第4期
-
祁凯1,吴林林2,张庆奎1(安徽省阜阳市气象局;安徽省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多普勒雷达与L波段雷达垂直风廓线对比分析[J].气象科学,2022,第4期
-
白水成1,高山1,樊婷丽1,李伟2(西安市大气探测中心;陕西省大气探测技术保障中心).天气雷达等射束高度图制作算法优化[J].气象科学,2022,第4期
-
林超然,谈哲敏(南京大学中尺度灾害性天气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大气科学学院).初始外围尺度与加热对台风次眼墙形成的影响[J].气象科学,2022,第4期
-
潘延,张洋,李舒婷(南京大学大气科学学院).CMIP模式对冬季北半球大气环流与青藏高原冬春季气温相关关系的模拟评估[J].气象科学,2022,第4期
-
毕明明,邹晓蕾(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资料同化研究和应用联合中心).利用卫星微波观测亮温与云辐射模拟亮温的台风定位分析[J].气象科学,2022,第4期
-
牛玺1,2,马晓燕1,贾海灵1(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中国气象局气溶胶与云降水重点开放实验室;昆明市晋宁区气象局).利用CloudSat/CALIPSO卫星资料分析北半球污染排放区云型频率分布特征[J].气象科学,2022,第4期
-
汪学渊1,2,3,林银杰4,刘德强5,林立峥3(厦门市气象局海峡气象开放实验室;福建省灾害天气重点实验室;福建省大气探测技术保障中心;福建省南平市气象局;福建省气象台).两种面向数值同化的风廓线雷达资料质量控制方法比较分析[J].气象科学,2022,第4期
-
惠品宏1,陈燕1,杨杰1,韦芬芬2,鲁明欣宇3(江苏省气候中心;苏州市气象台;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物理学院).针对江苏省气温和降水的高分辨率降尺度模拟及预估[J].气象科学,2022,第4期
-
钱卓蕾1,钱月平1,马洁华2,3,4(绍兴市气象台;中国科学院气候变化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竺可桢—南森国际研究中心;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2020年与1998年梅汛期洪涝的异常大气环流及相关海表温度强迫的差异性分析[J].气象科学,2022,第4期
-
俞碧玉1,2,朱科锋2,3(民航华东空管局气象中心;南京大学中尺度灾害性天气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大气科学学院;南京气象科技创新研究院中国气象局交通气象重点开放实验室).多种空间检验方法在不同分辨率模式降水预报评估中的应用[J].气象科学,2022,第3期
-
黄群芳,颜敏(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城市与资源环境学院).典型气象条件下城市热岛效应逐时变化特征[J].气象科学,2022,第3期
-
祝维聪,闵锦忠,王黎娟,沈菲菲(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018年7月5日江淮暴雨发生发展机制的模拟及诊断[J].气象科学,2022,第3期
-
王明明,邹晓蕾,徐徐(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资料同化和应用中心).全球探空站附近掩星观测资料误差估计[J].气象科学,2022,第3期
-
叶韫盛1,姚永红1,吴其冈2(南京大学大气科学学院;复旦大学大气与海洋科学系/大气科学研究院).东亚—西北太平洋地区夏季季节内振荡的年代际变化[J].气象科学,2022,第3期
-
黄秀韶1,2,刁秀广1,3,韩永清1,3,李芳4(山东省气象防灾减灾重点实验室;山东省气象科学研究所;山东省气象台;济宁市气象局).一次强降水风暴回波合并前后双偏振特征分析[J].气象科学,2022,第3期
-
孙璐,陈思远,潘贤,王秋萍,和杰,马旭林(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华南暖区暴雨预报的模式初始场质量敏感性分析[J].气象科学,2022,第3期
-
黄鉴涛,刘婧懿,徐家炜,周德荣,黄昕(南京大学大气科学学院).新冠肺炎疫情时期四川盆地大气污染成因分析[J].气象科学,2022,第3期
-
郑倩1,孙杭媛1,潘欣1,顾振海1,黄亿2,叶飞3(衢州市气象局;常山县气象局;龙游县气象局).基于CloudSat资料对中国低纬度陆地区域卷云物理特征的研究[J].气象科学,2022,第3期
-
王智,邹兰军(上海中心气象台).一次长三角地区飑线过程的数值预报分析[J].气象科学,2022,第3期
-
张颖1,王黎娟1,赵小芳1,邓顺芷2(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气候与环境变化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2019年南海夏季风爆发特征及其与10~25 d ISO的关系[J].气象科学,2022,第3期
-
彭蔚然,黄丹青(南京大学大气科学学院).夏季印度洋海温偶极子对冬季东亚高空急流的影响研究[J].气象科学,2022,第3期
-
王萌,尹泽疆,李彩红,豆京华,张卫红(中国气象局气象干部培训学校河北分院).8月中国低纬高原水汽输送过程及其与降水量极端异常的联系[J].气象科学,2022,第3期
-
申露婷1,2,3,张方敏1,2,黄进1,2,李云鹏4,凌洋5(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应用气象学院/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江苏省农业气象重点实验室;河南省气象科学研究所;内蒙古自治区生态与农业气象中心;江苏省气象服务中心).1981—2018年内蒙古不同等级降水时空变化特征[J].气象科学,2022,第2期
-
欧善国1,彭晓丹1,凌洋2(广州市气候与农业气象中心;江苏省气象服务中心).广州智慧农业气象服务平台设计与实现[J].气象科学,2022,第2期
-
方砚秋1,张方敏1,陈龙1,李柏贞2,3,王怀清2,3(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应用气象学院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江苏省农业气象重点实验室;江西省生态气象中心;江西省气候中心).江西省空气负离子浓度特征与气象因子相关分析[J].气象科学,2022,第2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