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思晗1,王红磊1,赵天良1,刘安康1,可玥1,白永清2(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中国气象局气溶胶—云—降水重点开放实验;中国气象局武汉暴雨研究所).武汉市一次霾污染过程不同发展阶段下水溶性离子来源解析[J].气象科学,2023,第4期
-
陈圣劼1,2,3,张柳1,3,康志明1,3,刘梅1,3,田心如1(江苏省气象台;南京大学大气科学学院;中国气象局交通气象重点实验室).强降水事件的判定指标及评估研究[J].气象科学,2023,第4期
-
吴奕霄1,2,李劲3,项瑛1,周学东1,2,王珂清1,2(江苏省气候中心;江苏省人工影响天气中心;安徽省气象台).Farneback光流法在雷达回波追踪中的应用[J].气象科学,2023,第4期
-
李绍辉1,孙学金2,邵连军1,易欣1,张传亮1(中国人民解放军61741部队;国防科技大学气象海洋学院).双基地激光测风雷达回波信号仿真研究[J].气象科学,2023,第4期
-
官莉1,韩静2,薛秋蒙1(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海南省气象科学研究所).FY-4A GIIRS高时间分辨率温湿度廓线反演及其在台风中的应用[J].气象科学,2023,第4期
-
李文毅,张洋(南京大学大气科学学院).青藏高原夏季热力状态和南半球大气环流的可能联系[J].气象科学,2023,第4期
-
张晨悦1,2,朱科锋3,薛明1,4,孙正齐5(南京大学大气科学学院;中国民用航空局空中交通管理局航空气象中心;南京气象科技创新研究院中国气象局交通气象重点开放实验室).基于对流可分辨集合预报的阜宁龙卷概率预报研究[J].气象科学,2023,第4期
-
潘容筠1,2,李伟1,江志红1(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气候与环境变化国际联合实验室/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长望学院).不同辐射强迫对暖干复合事件强度长期趋势信号检测的影响[J].气象科学,2023,第4期
-
刘泽萱1,2,胡景高1,郭栋1,谢金材1(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气候与环境变化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镇江市气象局).传统梅雨区西北部梅雨期降水特征研究[J].气象科学,2023,第4期
-
李森1,黄江平1,史小康1,王晓婷1,胡渝宁2(北京航空气象研究所;中国人民解放军31153部队).中尺度区域模式层顶高度对高空风场数值模拟的影响分析[J].气象科学,2023,第4期
-
李超1,2,3,江崟1,2,周凯4,杜雪婷4(深圳市气象局;深圳市南方强天气研究重点实验室;深圳市国家气候观象台;浙江省气象台).进入杭州湾的两个台风降水特征及成因分析[J].气象科学,2023,第4期
-
朱晓晨1,2,李强宇1,2,曾燕3,4,5,董恒鑫1,2,祝嗣嫄6(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应用气象学院;江苏省农业气象重点实验室;中国气象局交通气象重点开放实验室;江苏省气象科学研究所;南京气象科技创新研究院;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气象局).基于遥感数据的江苏省水稻收获期时空分析研究[J].气象科学,2023,第4期
-
郭云飞1,2,3,包云轩1,2,4,严明良1,5,沈利洪6,朱焱7(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预报和评估协同创新中心;江苏省气象科学研究所中国气象局交通气象重点实验室;南通市气象局;江苏省无锡学院物联网设备超融合应用与安全工程研究中心;江苏省气象局;昆山市气象局;吴江区气象局).临太湖局地平原区人居环境的自然适宜性评价 ——以吴江区为例[J].气象科学,2023,第4期
-
韩波,袁健(南京大学大气科学学院).大气垂直运动廓线特征及其与云和辐射的关联性分析:以CMIP6三个模式为例[J].气象科学,2023,第4期
-
朱璇,张耀存,尹婧楠(南京大学大气科学学院).长江中下游冬季两类冷空气活动事件的环流差异及其与急流的关系[J].气象科学,2023,第3期
-
胡春丽1,焦敏2,李菲3,李辑1,周晓宇3(辽宁省生态气象和卫星遥感中心;中国气象局沈阳大气环境研究所;沈阳区域气候中心).中国东北地区冬季冷空气活动特征研究[J].气象科学,2023,第3期
-
马梁臣1,李倩2,于月明2,霍也2,朱丹2,王宁3(吉林省气象台;长春市气象局;吉林省气象科学研究所).两次秋季北上台风引发东北地区暴雨的水汽特征[J].气象科学,2023,第3期
-
曹勇1,郭云谦1,张恒德1,鲁明欣宇2,徐成鹏1(国家气象中心;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一种联合历史和实时资料的定量降水短时预报技术研究[J].气象科学,2023,第3期
-
王翔跃,肖天贵(成都信息工程大学).临近寒潮相互影响关系及高层位涡的预报作用[J].气象科学,2023,第3期
-
庆涛1,黄绮君2,沈澄3,朱磊2,葛旭阳2(江苏省气象信息中心;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气候与环境变化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南京市气象局).不同水汽环境条件下云凝结核浓度对热带气旋发展影响的数值研究[J].气象科学,2023,第3期
-
刘春1,2,张春辉3,刘自牧4,叶秣麟3(高原与盆地暴雨旱涝灾害四川省重点实验室;辽阳市气象局;四川省内江市气象局;四川省气象服务中心).西风带阻塞高压形成及崩溃动力机制的Euler-Lagrange理论解释[J].气象科学,2023,第3期
-
陈蔚1,金小霞1,刘梅1,杨华栋2(江苏省气象台;南京气象科技创新研究院).2020年江苏省梅雨异常及暴雨日气候特征分析[J].气象科学,2023,第3期
-
张依鸣1,2,3,刘玉宝2,3,王昊亮2,3,孙荣富4,樊小伟4(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海洋科学学院;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中国气象局气溶胶与云降水重点开放实验室;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精细化区域地球模拟和信息中心;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GSI-3DVAR背景误差协方差水平相关特征尺度对地面自动气象站资料同化的适应性研究[J].气象科学,2023,第3期
-
魏瑞江1,2,3,郑昌玲4,王鑫1,2,3,申双和5(河北省气象与生态环境重点实验室;中国气象局雄安大气边界层重点开放实验室;河北省气象科学研究所;国家气象中心;南京信息工程大学).WOFOST作物生长模型在国内应用研究进展[J].气象科学,2023,第3期
-
张泽群1,邝家豪2,曹琪敏3,黄晓梅2,陈荣2,邹嘉南1,2(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中国气象局气溶胶与云降水重点开放实验室;广东省湛江市气象局;中山大学大气科学学院).基于区域历史回归法的雷州半岛火箭增雨作业效果检验[J].气象科学,2023,第3期
-
黄琼慧,房佳蓓,杨修群(南京大学大气科学学院).副极地海洋锋区海温异常影响厄尔尼诺的机制研究[J].气象科学,2023,第3期
-
毛程燕,顾振海,龚理卿,孙杭媛,荆思佳(衢州市气象局).锋生切变型强对流概念模型在浙江中西部“3·21”过程中的应用探究[J].气象科学,2023,第3期
-
乔春贵1,2,3,王君1,4,5,梁钰1,3,杨立志6(中国气象局·河南省农业气象保障与应用技术重点开放实验室;黄河流域气象中心;河南省气象台;河南省气象学会;河南省气象科学研究所;河南省气象探测数据屮心).2020年8月黄河中游致洪暴雨气象水文特征[J].气象科学,2023,第3期
-
杨杰1,葛祥建1,张道远1,刘清惓1,丁仁惠2,沈瑱2,戴伟3(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江苏省大气环境与装备技术协同创新中心;江苏省气象探测中心;东南大学MEMS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用于气象站的地表气温观测仪器的设计与实验研究[J].气象科学,2023,第2期
-
朱兰娟1,胡德云1,华行祥1,李时睿2,杨欣洁1,张旭晖3(杭州市气象局;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部;江苏省气候中心).基于百度AI卷积神经网络的茶树结霜智能识别[J].气象科学,2023,第2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