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导航 | 学习空间 | 退出

期刊文章列表

  • 焦浩(兰州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蒲松龄与舞蹈 ——《聊斋》舞蹈文化及其与文学创作的关系[J].蒲松龄研究,2018,第3期
  • 顾芃森(天津师范大学文学院).从《席方平》看清初的法治与人治[J].蒲松龄研究,2018,第3期
  • 孙启新(淄博市纪委).蒲松龄赏菊诗及孙圣佐等人考证[J].蒲松龄研究,2018,第3期
  • 宋瑞彩(天津外国语大学滨海外事学院).漫漫“归”途中的不归人 ——从婴宁的人生看女性的生存困境[J].蒲松龄研究,2018,第3期
  • 黄敬宗(济南市政府办公厅).《醒世姻缘传》评点者葛受之考[J].蒲松龄研究,2018,第3期
  • 岳巍(南开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博士后流动站).略论《醒世姻缘传》对《红楼梦》的影响[J].蒲松龄研究,2018,第2期
  • 蒲日材(贺州学院文化与传媒学院).从文学视角考察西南地区端公跳神习俗 ——以《啖影集·跳神》为例[J].蒲松龄研究,2018,第2期
  • 郑秀琴(天津师范大学文学院).成兆才与评剧“聊斋戏”[J].蒲松龄研究,2018,第2期
  • 王福栋1,彭宏业2(淄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人文科学系;淄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就业指导中心).侠刺之辨与《聊斋》中的刺客故事[J].蒲松龄研究,2018,第2期
  • 孙大海(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聊斋志异》的图像传播 ——以《详注聊斋志异图咏》的刊行及其插图演变为中心[J].蒲松龄研究,2018,第2期
  • 汪钲(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聊斋志异》中奇邦异国的分析探究[J].蒲松龄研究,2018,第2期
  • 邹宗良(山东大学文学院).聊斋学夜话(一)[J].蒲松龄研究,2018,第2期
  • 张玉霞1,崔峰2,贾梦3(山东理工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博山山头镇中心学校;文化部恭王府管理中心).从文字到影像的转换 ——论《聊斋志异》的影视改编[J].蒲松龄研究,2018,第2期
  • 孙启新(淄博市纪委).聊斋诗文中的淄川邱氏族人[J].蒲松龄研究,2018,第2期
  • 关静(北京大学中文系).双灯明灭 双眸恍惚 ——《聊斋志异·双灯》赏析[J].蒲松龄研究,2018,第2期
  • 史为恒(江苏师范大学文学院).异彩神光倩女图 ——谈蒲松龄笔下的美人之美[J].蒲松龄研究,2018,第2期
  • 王同书(江苏省社会科学院).《聊斋》美人 各具风韵(二)[J].蒲松龄研究,2018,第2期
  • 王紫薇(上海大学文学院).《聊斋志异》两个书名的文学意蕴[J].蒲松龄研究,2018,第2期
  • 赵礼臻,盛志梅(天津师范大学文学院).《柳秀才》传统文化解读[J].蒲松龄研究,2018,第2期
  • 赵伯陶(中国艺术研究院).《〈聊斋志异〉新证》前言与后记[J].蒲松龄研究,2018,第2期
  • 任增强(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海外汉学研究所).“梦与虚构”:美国汉学家蔡九迪《聊斋志异》研究译文[J].蒲松龄研究,2018,第2期
  • 张崇琛(兰州大学文学院).我的《聊斋》研究之路 ——《聊斋丛考》前言[J].蒲松龄研究,2018,第2期
  • 编辑部.“当纳兰性德遇见蒲松龄”主题文化周在京举行[J].蒲松龄研究,2018,第2期
  • 张文冠(江苏师范大学语言科学与艺术学院).《日用俗字》器物名词考释六则[J].蒲松龄研究,2018,第1期
  • 肖燕知1,杨林夕2(日本东北大学;惠州学院文传学院).略论《聊斋志异》开篇方式[J].蒲松龄研究,2018,第1期
  • 尚继武,李大勇(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初等教育学院).叙事序列视域下《聊斋志异》文体形态考察[J].蒲松龄研究,2018,第1期
  • 高强(菏泽学院人文与新闻传播学院).《聊斋志异·番僧》之灵辔和尚事迹考[J].蒲松龄研究,2018,第1期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共有3页,转到 页

帮助 | 繁體中文 | 关于发现 | 联系我们

超星发现系统 Copyright©·powered by 超星

客服电话:4008236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