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虞海波1,王静2(华北电力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央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青年马克思的劳动观与社会形态范畴的生成——读《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J].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2022,第4期
-
毛万磊,陈秀丽,李嘉兴(中国海洋大学国际事务与公共管理学院).技术与制度之间:数字治理转型中的地方政府注意力研究——基于山东省大数据局官方推文数据的分析[J].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2022,第4期
-
胡晓艺(中共中央党校哲学教研部).“极”高明而“道”中庸:汉语生态哲学刍议[J].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2022,第4期
-
马正立(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元宇宙时代“复合系统”有效治理的基本策略[J].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2022,第4期
-
张康之(浙江工商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在风险社会中看权力及其表现[J].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2022,第4期
-
于明,轩传树(上海社会科学院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所).百年中共的新成就与新贡献——为喜迎党的二十大而作[J].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2022,第4期
-
余治平(上海交通大学哲学系).“许夷狄者不一而足”——《春秋》“夷夏之变”中“进夷狄”的限度[J].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2022,第4期
-
耿磊磊(中共黄山市委党校).非对称互动:乡村治理模式的实践阐释——基于“政党—国家—社会”的分析框架[J].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2022,第4期
-
王旭清(华中科技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农村非独生家庭双系转型的动力、机制与实践——基于对桂北农村青年“半招半嫁”的考察[J].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2022,第4期
-
牛安生(中共河南省委党校).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信仰[J].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2022,第4期
-
乐爱国(厦门大学哲学系).王夫之、吕留良对《论语》“君子所贵乎道者三”的解读——兼论王夫之《四书笺解》的著作年代[J].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2022,第3期
-
邓念国(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平台式参与和便捷式互动:公民网络参与的双重变奏——新加坡网上政民互动的演进及启示[J].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2022,第3期
-
叶菲(中共温州市委党校公共管理学教研部).媒介与重构:网络社会组织参与网络空间治理的内在逻辑[J].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2022,第3期
-
王祎茗(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的治理效应分析——以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年度报告为例[J].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2022,第3期
-
沈洁1,包海波2(中共嘉善县委党校;中共浙江省委党校).跨界水生态协同治理体系构建研究——基于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制度创新实践[J].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2022,第3期
-
陈晶莹1,马建青2(浙江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新时代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着力点及其理论创新[J].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2022,第3期
-
齐卫平(华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坚定不移走好全面从严治党必由之路[J].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2022,第3期
-
张端(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呈现[J].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2022,第3期
-
王聚芹,彭路垚(华北电力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论唯物史观视域下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创造[J].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2022,第3期
-
奚刘琴(淮阴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张载治道思想的三重逻辑及其当代启示[J].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2022,第3期
-
李玉霞(武汉大学社会学院).民间组织参与村级治理机制及其有效性研究[J].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2022,第3期
-
龚嘉琪(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历史哲学意蕴[J].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2022,第3期
-
何永松(贵州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基层政府“不便回应”现象的生成与治理[J].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2022,第3期
-
杨秀勇(山东大学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信任重塑、组织协同与公共性重构:社会组织参与应急管理的优化路径——以“红十字会”参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为例[J].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2022,第2期
-
巫丽君1,2,刘祖云1(南京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浙江工业大学之江学院).数字乡村的理论进展与研究进路[J].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2022,第2期
-
王鹭1,刘开君2(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中共绍兴市委党校).数字乡村背景下破解公共服务碎片化的“整体智治”逻辑——基于浙江“浙里兴村共富”场景案例分析[J].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2022,第2期
-
秦益成(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社会主义研究中心).马克思对“两个必然”的三重论证[J].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2022,第2期
-
赵晓峰,康宇兰(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人文社会发展学院).农民合作社发展与相对贫困治理协同推进机制研究[J].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2022,第2期
-
张艳涛,吴波(厦门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论“六大思维能力”的哲学意蕴及其内在关联[J].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2022,第2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