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导航 | 学习空间 | 退出

期刊文章列表

  • 胡建刚1,邵敬敏2(华侨大学华文教育研究院;暨南大学文学院中文系).言据标记“从X来说”的信度调节功能[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第4期
  • 刘玉博1,张学良2(上海社会科学院城市与人口发展研究所;上海财经大学城市与区域科学学院).长江经济带局部城市收缩、发展分异与空间作用机理探讨[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第4期
  • 潘天舒,唐沈琦(复旦大学人类学民族学研究所).“孤独的太平间”:死亡医学化背景下的遗体意义[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第4期
  • 黄纯艳(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系).“御夷狄”与“通财用”:中国古代海外贸易的政策取向[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第4期
  • 吴开泽(华东理工大学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安居与乐业:大城市外来青年人才定居意愿影响因素研究[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第4期
  • 周波1,孔欣悦1,张超2(东北财经大学财政税务学院;中煤矿山建设集团供应链有限公司).墙内开花墙外香吗——地方政府间标尺竞争策略研究[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第4期
  • 张曦(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死生之间:灾害与仪礼——以5·12汶川大地震灾后为例[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第4期
  • 刘阳(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虚潜诗学:艺术语言发生新解[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第4期
  • 汪春春(南方科技大学社会科学中心暨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非典与疫病研究:对五个关键视角的回溯[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第4期
  • 徐英瑾(复旦大学哲学学院).英美知识论与日本九鬼哲学的对话——以“偶然性”为枢纽[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第4期
  • 朱晓农(江苏师范大学语言科学与艺术学院).再探李约瑟之谜:科学发生还需什么前提[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第4期
  • 郑宇健(深圳大学哲学系).规范性问题:解释和诠释之分野与统一[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第4期
  • 聂世昌(上海大学文学院中文系).从思想-世界到照片-虚构——弗朗索瓦·拉吕埃尔摄影理论研究[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第4期
  • 易凌峰1,李腾1,林芹2,宋婕3(华东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部工商管理学院;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经贸学院;上海船舶设备研究所).创业型领导、挑战性压力与员工创新行为 ——团队认同的调节作用[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第3期
  • 程贵孙1,张忠程2(华东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部企业管理).互联网平台企业社会责任的结构维度与模型构建 ——基于扎根理论的探索性研究[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第3期
  • 张敦福(上海大学社会学系).香烟与都市女性:徘徊于风险与时尚之间的生活政治* ——以上海的访谈和观察为例[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第3期
  • 赵翠翠(上海社会科学院宗教研究所).城镇化背景下的乡村文化空间重构 ——以S 省花园社区为例[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第3期
  • 王小惠(西南大学文学院).五四文学革命对章太炎文学语言观的继承与转化[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第3期
  • 姚泽麟1,陈蕾2(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南京大学社会学院).从技术主义到生命自决:乳腺癌预后知识的生产与转向[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第3期
  • 李宏图(复旦大学中外现代化进程研究中心,华东师范大学全球思想史研究中心).“边界之争”:重申思想史研究的“身份认同”[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第3期
  • 蓝发钦,高正(华东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部).中国公司“错误并购”的案例画像:来自商誉减值的经验证据[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第3期
  • 孙尧天(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作至诚之声” ——《摩罗诗力说》中“诚”的论述及其原理探析[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第3期
  • 陈永杰,杨泽光(江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守正创新”的唯物史观意蕴探赜[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第3期
  • 曹文泽1,王静2(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华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浦东样本的制度逻辑探析 ——基于中国式现代化的视角[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第3期
  • 高力克(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从斯密到平克:同情与道德[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第3期
  • 段怀清(复旦大学中文系).在翻译中翻译:清末口译 ——笔述式翻译模式中的译者关系研究[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第3期
  • 贾沛韬(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学院,北京师范大学天行教育哲学研究院).现代人如何彼此同情? ——以休谟与卢梭的同情观为焦点[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第3期
  • 徐赣丽,张寒月(华东师范大学民俗学研究所).辨物居方:明代文人生活文化及其当代启示[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第3期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共有4页,转到 页

帮助 | 繁體中文 | 关于发现 | 联系我们

超星发现系统 Copyright©·powered by 超星

客服电话:4008236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