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孙君嵩1,吴迎燕2,李鸿宇1,谭洁玉1,杨杰1(江苏省地震局;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地磁低点位移内源场分布特征[J].地震,2023,第2期
-
何康1,2,解滔3,王燚坤1,2,李军辉1,2,郑海刚1,2(安徽省地震局;安徽蒙城地球物理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中国地震台网中心).2011年安庆M4.8地震前合肥台地电阻率异常变化分析[J].地震,2023,第2期
-
高熹微1,张秀霞2,郭宇鑫1,张骞1,赵卫红1,殷翔3,李玉1(江苏省淮安地震监测中心站高邮一般站;江苏省地震局;江苏省淮安地震监测中心站).地磁H、 D分量受高压直流输电干扰形态分析[J].地震,2023,第2期
-
牛延平1,2,田野1,2,张远富1,2,周卫东1,2(甘肃省地震局;中国地震局兰州地震研究所).天水台井下地电综合观测系统及监测效能分析[J].地震,2023,第2期
-
郭雨帆1,杜晓辉2,董磊3,汤兰荣1,赵爱平1,王甘娇1(江西省防震减灾与工程地质灾害探测工程研究中心(江西省地震局);武汉大学电子信息学院;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基于张衡一号卫星监测的2021年青海玛多7.4级地震前电离层效应[J].地震,2023,第2期
-
张宇1,王兰炜1,胡哲1,张世中1,张兴国1,娄晓宇2(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应急管理部国家自然灾害防治研究院).加权平均算法在地电阻率日均值计算中的应用[J].地震,2023,第2期
-
娄晓宇1,张宇2,张兴国2,张世中2,胡哲2(应急管理部国家自然灾害防治研究院;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地电阻率仪温度特性与观测日变化现象的关系分析[J].地震,2023,第2期
-
胡哲1,张世中1,张彩艳2,雷功明2,张兴国1,张宇1(中国地震局地预测研究所;甘肃省地震局嘉峪关地震监测中心站).地电阻率观测系统自动检测装置的研制及应用[J].地震,2023,第2期
-
王鹏伟1,2,胡玉良1,2,宁亚灵1,2,郭文峰1,2,李晓锐2,3(山西省地震局;太原大陆裂谷动力学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山西省地震局运城地震监测中心站).高压直流输电对山西南部地电场观测影响分析[J].地震,2023,第2期
-
乔小铃,刘静(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2020年8月18日印度尼西亚MS7.0地震电离层扰动研究[J].地震,2023,第2期
-
张敬业1,孙珂1,2,张国宏2(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地震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深度学习在InSAR数据处理与地壳形变观测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地震,2023,第2期
-
王同利,邢海林,崔博闻,王丽红,孙小入(北京市地震局).小极距井下地电阻率观测对地表环境影响的抑制分析 ----以北京地区台站为例[J].地震,2023,第2期
-
郭宇鑫1,张骞1,张秀霞2,高熹微1,李玉1(江苏省高邮地震台;江苏省地震局).磁偶极子构造法铁磁性物体干扰地磁观测正演[J].地震,2023,第2期
-
张骞,郭宇鑫,高熹微,蒋延林,李玉(江苏省高邮地震台).高邮台地电阻率受避雷接地线干扰分析[J].地震,2023,第2期
-
李继业,胡澜缤,康健,李营,王强,孙强,张雁翔(黑龙江省地震局;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重点实验室;哈尔滨市应急救援保障中心).松辽盆地主要发震构造土壤氢气地球化学特征[J].地震,2023,第1期
-
郑兵,马伶俐,王伟力,温军军,易天阳,刘宏伟,崔靖锋,竹任国,白云波(四川省地震局地壳形变观测中心).2022年芦山6.1级地震和马尔康6.0级地震前的重力变化特征[J].地震,2023,第1期
-
车子强,吴忠良,高原(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地震预测重点实验室)).利用背景噪声资料研究海原断裂带及邻区Rayleigh波相速度和方位各向异性[J].地震,2023,第1期
-
张艺,郭震,朱培育,朱佳苗,戴乐翔(上海市地震局;南方科技大学海洋科学与工程系;上海佘山地球物理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基于背景噪声的滇西地区瑞利面波相速度成像[J].地震,2023,第1期
-
杨业鑫,孟国杰,吴伟伟,罗艳,Thant Myo(中国地震台网中心;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地震预测重点实验室);缅甸仰光大学地质系;缅甸地震学会).滇西南地区深浅部构造变形特征[J].地震,2023,第1期
-
李媛,陈长云,李腊月,周伟(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地震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地震局第一监测中心).2022年门源M6.9地震前孕震区跨断层形变异常特征及其机理[J].地震,2023,第1期
-
王安简,李国辉,高原(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重点实验室(地震预测研究所)).利用区域地震记录反演2022年泸定MS6.8地震破裂过程[J].地震,2023,第1期
-
张军龙,贡秋卓玛,次仁多吉,索朗南杰,张建龙,孙国涛,司金罗布(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西藏自治区地震局).2021年西藏双湖MS5.8地震地表破裂及地震烈度初析[J].地震,2023,第1期
-
张国庆,梁伟锋(中国地震局第二监测中心).青藏高原东北缘ALOS AW3D30高程模型和EIGEN-6C4自由空气重力异常模型精度分析[J].地震,2023,第1期
-
闫坤,王伟君,寇华东,叶志鹏(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2022年青海门源MS6.9地震余震演化与地震触发[J].地震,2023,第1期
-
刘芳,祝意青,赵云峰,隗寿春(中国地震局第二监测中心).2014年景谷6.6级地震前重力场异常特征研究[J].地震,2023,第1期
-
李富珍,任天翔,张怀,石耀霖(中国科学院大学地球与行星科学学院计算地球动力学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科学院地球深部探测中心).基于B/S的钻孔应变数据可视化分析平台[J].地震,2023,第1期
-
章宇成,华卫(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重点实验室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白鹤滩水库库区基于深度学习的震相拾取与地震定位[J].地震,2023,第1期
-
王岩鸿,苏鹤军,张慧,李晨桦,周慧玲(甘肃省平凉地震监测中心站;中国地震局兰州岩土地震研究所).标准年动态曲线形态分析方法在地震地下流体氡数据处理中的应用[J].地震,2023,第1期
-
刘同振,夏新宇,张怀,艾印双,杨树新,高原(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地震预测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计算地球动力学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地球与行星物理重点实验室);应急管理部国家自然灾害防治研究院).2022年第十届青藏高原东部构造与地球物理研讨会(10-WTGTP)在线上召开[J].地震,2023,第1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