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吴东少1,高伟1,陈岩2,张远1(广东工业大学生态环境与资源学院广东省流域水环境治理与水生态修复重点实验室;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国家环境保护环境规划与政策模拟重点实验室).基于改进LAM模型的河流污染源解析方法与例证[J].环境科学学报,2022,第12期
-
苏金洙1,肖宇梅1,苏玉萍1,2,佘晨兴1,郑璐薇1,喻光烺1(福建师范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碳中和现代产业学院;福建省河湖健康研究中心(福建师范大学)).草甘膦对沉积物-水界面藻类群落结构影响研究[J].环境科学学报,2022,第12期
-
陈晓舒1,赵同谦1,任玉芬2,肖春艳1,贺玉晓1,陈飞宏1,张清淼1(河南理工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北京京津冀区域生态环境变化与综合治理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替代面法和推算法在淅川库区氨氮干沉降评估中的适用性分析[J].环境科学学报,2022,第12期
-
代卓,郑莉,丁义燊,潘欣颖,许燕滨,杜青平,李宇馨(广东工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不同粒径微塑料对三氯生在热带爪蛙蝌蚪体内积累分布及其生态毒性的影响[J].环境科学学报,2022,第12期
-
许玉洁,余明喧,黄叶梅,冯宝欣,梅承芳,曾国驱(广东省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广东省微生物分析检测中心华南应用微生物国家重点实验室广东省菌种保藏与应用重点实验室).铜和异噻唑啉酮类化合物对大型溞的联合毒性研究[J].环境科学学报,2022,第12期
-
李啸1,2,石垚2,金炳界1,张晨牧2,顾四海3,王望龙3,李会泉2,4,熊彩虹3(昆明理工大学冶金与能源工程学院;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绿色过程与工程重点实验室战略金属资源绿色循环利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东莞市东实新能源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大学化学工程学院).粤港澳大湾区典型固废综合处置园区能量代谢特征研究[J].环境科学学报,2022,第12期
-
杨贤房1,2,郑林1,万智巍2,王远东2,孟丽红2,俞大杰1(江西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学院;赣南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工程学院).酸性矿山5种植被恢复措施下土壤碱性磷酸酶基因细菌群落特征及其与重金属关系[J].环境科学学报,2022,第12期
-
张贤1,2,马方凯3,孙凌凯3,孙境求2,毕晓伊4,胡承志2(云南大学国际河流与生态安全研究院;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环境水质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云南大学生态学与环境学院).聚吡咯膜电极选择性分离离子研究[J].环境科学学报,2022,第12期
-
张雪珂1,洪梓效1,覃俊贤1,胡芸1,2,3(华南理工大学环境与能源学院;广东省大气环境与污染控制重点实验室;广东省环境风险防控与应急处置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透明Cl-TiO2水分散液的制备及其可见光降解甲苯和灭菌的性能[J].环境科学学报,2022,第12期
-
张静,凡玉娟,赵佳欣,吕欣妍,李娜,施世宇,张亚彩,吴欣源,赵友华,余浩,曹治国(河南师范大学环境学院黄淮水环境与污染防治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河南省环境污染控制重点实验室).额头皮脂-角质层中有机磷阻燃剂的垂直分布规律及健康风险评估[J].环境科学学报,2022,第12期
-
罗宏威1,杜青平1,钟钻佳1,梁泳芳1,陈姗慧1,许燕滨1,2,彭进平3(广东工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广东工业大学分析测试中心;广东工业大学轻工化工学院).PS和ZnONPs颗粒生态冠复合物的赋存状态及形成规律[J].环境科学学报,2022,第12期
-
邓东芝,孙敬雅,郑寿荣(南京大学环境学院污染控制与资源化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碳包覆Pd/Al2O3催化剂催化4-溴苯酚加氢脱溴的活性和稳定性调控研究[J].环境科学学报,2022,第12期
-
罗新浩1,2,胡勇有1,2,陈元彩1,2,程建华1,2(华南理工大学环境与能源学院;工业聚集区污染控制与生态修复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臭氧氧化印染工业园废水的效能与机理研究[J].环境科学学报,2022,第12期
-
蔡晓萍1,柏静2,段华波3,谢海明4(深圳大学土木与交通工程学院深圳大学滨海城市韧性基础设施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澳门科技大学可持续发展研究所;华中科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深圳市协力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创新中心).深圳市纯电动泥头车减污降碳协同效益评价研究[J].环境科学学报,2022,第12期
-
王莉,刘莹莹,张亚慧,董素涵(郑州大学生态与环境学院河南省减污降碳协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河南省农田生态系统碳源/汇时空分布及影响因素分解[J].环境科学学报,2022,第12期
-
可欣1,屈天鸽1,钱文静1,刘文刚2,烟征1(沈阳航空航天大学能源与环境学院;东北大学资源与土木工程学院).铁-镧/壳聚糖复合材料在宽域pH范围内高效去除废水中的砷酸盐[J].环境科学学报,2022,第12期
-
黑杰1,2,胥佳忆1,2,王亚非1,2,刘旭阳1,2,尹晓雷1,2,王纯1,2,王维奇1,2(福建师范大学湿润亚热带生态-地理过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研究所).互花米草入侵对闽江河口湿地土壤碳、氮、磷及CH4和CO2排放的影响[J].环境科学学报,2022,第11期
-
赵丹1,2,王文婷1,2,陈诗雨1,2,陈皓若1,2,张健1,2,徐赛赛1,2,陈立婧1,2,3(上海海洋大学水产动物遗传育种中心上海市协同创新中心;上海海洋大学海洋动物系统分类与进化上海高校重点实验室;上海农林职业技术学院).金泽水库浮游植物功能群时空变化特征[J].环境科学学报,2022,第11期
-
周侃1,2,张健1,2,樊杰1,2,徐勇1,2(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区域可持续发展分析与模拟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青藏高原农牧区生活垃圾治理水平的地域分异与影响因素研究——以青海省4315个行政村为例[J].环境科学学报,2022,第11期
-
张子祎1,刘保双1,孟赫2,石来元2,王静2,吴建会1,冯银厂1(南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国家环境保护城市空气颗粒物污染防治重点实验室;山东省青岛生态环境监测中心).青岛市港口区域PM2.5污染特征及来源解析研究[J].环境科学学报,2022,第11期
-
王恬爽1,牛笑应1,文惠1,陈杨1,王鑫1,2(兰州大学大气科学学院半干旱气候变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天津大学地球系统科学学院表层地球系统科学研究院).兰州地区大气污染的化学组成及来源解析[J].环境科学学报,2022,第11期
-
付凯1,2,3,张秋英3,李兆4,5,乔云峰4,5,李发东4,5,冷佩芳4,田超4,朱农4,王健祺4,柏杨巍3(新疆师范大学地理科学与旅游学院;新疆干旱区湖泊环境与资源实验室;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学).城市化进程中长江经济带长江干流水化学演变特征及影响因素[J].环境科学学报,2022,第11期
-
任树顺1,2,高萌3,王煦雯4,余镒琦1,2,陈纪新2,陈能汪1,2(厦门大学环境与生态学院福建省海陆界面生态环境重点实验室;厦门大学近海海洋环境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罗德岛大学海洋学研究生院;中国海洋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基于3种时间序列模型的九龙江河流库区藻华预测[J].环境科学学报,2022,第11期
-
李珍1,2,孙丽娜1,范琪2,杨昊2,刘文浪2,李宣枝2,肖雅婷2(沈阳大学环境学院区域环境与生态修复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沈阳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土壤中聚乙烯和聚苯乙烯微塑料对多环芳烃的吸附行为和机理分析[J].环境科学学报,2022,第11期
-
李萍1,吴涛1,蒋国俊1,濮励杰2,3,王小涵4,张建珍1,徐飞5,解雪峰1,3(浙江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自然资源部海岸带开发与保护重点实验室;上海市园林科学规划研究院;浙江财经大学土地与城乡发展研究院).金华市耕地土壤重金属来源解析及健康风险空间分异[J].环境科学学报,2022,第11期
-
王亚非1,胥佳忆1,黑杰1,阳祥1,尹晓雷1,王维奇1,2,王纯1,2(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福建师范大学湿润亚热带生态-地理过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模拟盐水入侵对河口湿地土壤碳矿化潜力的影响研究[J].环境科学学报,2022,第11期
-
刘心怡1,2,刘婵1,2,敖偲成1,2,谭路1,唐涛1(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淡水生态与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城市化对河流着生硅藻物种和功能多样性的影响——以深圳市河流为例[J].环境科学学报,2022,第11期
-
程丽琴1,2,朱仁果2,朱慧晓1,2,吴智辉1,鲁承绍1,李静雯1(东华理工大学水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东华理工大学江西省大气污染成因与控制重点实验室).南昌市PM2.5中游离氨基酸的浓度、来源与分布特征[J].环境科学学报,2022,第11期
-
张一炜1,赵天良1,胡未央2,白永清3,段婧4,陆春松1(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中国气象局气溶胶-云-降水重点开放实验室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南京大学环境学院污染控制与资源化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气象局武汉暴雨所;中国气象局人工影响天气中心).两湖盆地襄阳地区PM2.5重污染过程区域传输的观测和模拟分析[J].环境科学学报,2022,第11期
-
宋金文1,2,何报寅1,2,胡柯3,万祎4,符祖文5,冯奇1,2,杨帆1,2(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环境与灾害监测评估湖北省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武汉市生态环境监控中心;武汉市生态环境局;武汉市生态环境局东西湖区分局).基于随机森林的光散射法传感器微站PM2.5监测值的校正方法研究[J].环境科学学报,2022,第11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