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夏锋(山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意义、机制与路径探赜*①[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第4期
-
付立华(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大数据推动社会治理迈向“社会智理”——以社区矫正领域为例[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第4期
-
于光胜(山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新时代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实现美好生活向往的三重逻辑*①[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第4期
-
郭颖,王海军(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对外宣传话语创新的逻辑理路*①[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第4期
-
向阿红(长沙理工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中国现代诗歌作品修改现象之考察*①[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第4期
-
于冬云(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海明威《老人与海》中的身份认同与审美乌托邦*①[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第4期
-
张瑞英1,王彬2(曲阜师范大学文学院;曲阜师范大学语言文学研究所).南宋乾淳时期理学士人的典型活动与散文创作 ——以张栻为中心的考察*①[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第4期
-
亓文香(烟台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汉语“情态动词+说”的话语标记化 ——以“可以说”的功能演变为例*①[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第4期
-
赵卫(山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多模态语用视阈下医患沟通中的情感误解研究*①[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第4期
-
孙媛(韶关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论钱钟书的文本研究特色*①[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第4期
-
崔颖,李光贞(山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关于日本《外交时报》对“济南惨案”报道的分析*①[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第4期
-
宋剑华(暨南大学文学院).“年轻的神”不相信爱情 ——诗集《预言》与何其芳的精神求索*①[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第4期
-
张应峰(烟台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清代缉查私盐中的基层生态 ——以傅戈庄盐店案为中心的历史人类学考察[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第4期
-
李炜1,刘培2(山东大学文学院;山东大学《文史哲》编辑部).辞赋创作视野下南宋初期士人心态探微[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第4期
-
刘青砚.同志一—王尽美与邓恩铭[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第4期
-
曲延春(山东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从“生活共同体”到“治理共同体”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治理中的社区责任及其实现*①[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第3期
-
杜文静,张茂聪(山东师范大学教育政策与管理研究中心).“新师范”建设的时代意蕴、现实张力与路径选择*①[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第3期
-
张宗斌,杨凤(山东师范大学经济学院;山东师范大学经济学院).产业集聚方向能否带动边缘城市的崛起?——基于产业专业化集聚和多元化集聚[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第3期
-
陈淑飞(山东建筑大学艺术学院).新文科建设下虚拟仿真实验室教学模式探讨——基于1761份高校师生问卷调查分析[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第3期
-
张光芒,赵京强(南京大学中国新文学研究中心).新世纪文学研究:“后学科”景观与学术范式的重构*①[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第3期
-
杨永伟,邢占军(山东大学生活质量与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中国共产党的减贫事业:实践历程、基本经验与前景展望*①[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第3期
-
陈宗花(河南大学音乐学院).“以中华文化为母语的音乐教育”大讨论回溯与综析*①[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第3期
-
张浩(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高考英语测试满意度与改革支持度关系研究——基于高中英语教师视角的结构方程模型分析[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第3期
-
黄健(浙江大学文学院).《呐喊》《彷徨》的医学思维与诊治理路*①[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第3期
-
陈仲义(厦门城市学院影视动画学院).现代诗:本体的“异质”与属性的“变异”*①[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第3期
-
孙之梅(山东大学文学院).龚自珍经典化过程中的谭献与袁昶 ——兼论“惊四筵”“适独坐”的审美分层*①[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第3期
-
李金燕(华东师范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论鲁迅后期启蒙思想的嬗变与深化[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第3期
-
孟鸿声.孟鸿声作品[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第3期
-
金梦城(北京大学中文系).现代汉语名词的“恒常性/瞬时性”之别及其语法效应 ——从“司机”与“乘客”说起[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第3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