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导航 | 学习空间 | 退出

期刊文章列表

  • 张文娟(大理大学文学院).具身性之思想溯源、概念廓清与学科价值——一种对具身传播研究的元认知[J].新闻与传播研究,2022,第9期
  • 束开荣(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构建数字劳动的物质网络:平台规训、算法协商与技术盗猎——基于“送外卖”的田野调查[J].新闻与传播研究,2022,第9期
  • 姜红,鲁曼(安徽大学新闻传播学院).转译延乔路:一个“无”中生“有”的传播实践[J].新闻与传播研究,2022,第9期
  • 郝永华(中南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知识使用:重新定义框架概念的一种视角[J].新闻与传播研究,2022,第9期
  • 许加彪1,王军峰1,李亘2(陕西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内蒙古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试论中国共产党百年新闻政策的范式变迁[J].新闻与传播研究,2022,第9期
  • 漆亚林,王钰涵(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社交机器人:数字用户的建构逻辑与智能陷阱的治理路向[J].新闻与传播研究,2022,第9期
  • 黄春平1,李萌2(深圳大学传媒与文化研究中心;深圳大学传播学院).报刊史中共产党报刊的百年书写历程、基本经验与当代启示[J].新闻与传播研究,2022,第9期
  • (《新闻与传播研究》编辑部).本刊来稿格式及引文注释规范(修订版)[J].新闻与传播研究,2022,第9期
  • 洪杰文1,2,陈嵘伟2(武汉大学媒体发展研究中心;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意识激发与规则想象:用户抵抗算法的战术依归和实践路径[J].新闻与传播研究,2022,第8期
  • 朱丽丽1,蔡竺言1,2(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重庆第二师范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弹性”的毛细管作用:中国粉丝权力网络的博弈与变迁[J].新闻与传播研究,2022,第8期
  • 张涛甫(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基于意识形态视角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J].新闻与传播研究,2022,第8期
  • 袁会,蔡骐(湖南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立场三角中的定位与论证:阴谋论谣言的说服策略研究[J].新闻与传播研究,2022,第8期
  • 罗志超1,陈培爱2(闽南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未成熟学科的不充分知识生产:民国时期广告学概论性著作的回顾与评析[J].新闻与传播研究,2022,第8期
  • 马烨(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作为衍指符号的民粹主义:概念旅行与媒介话语实践(1906-1949)[J].新闻与传播研究,2022,第8期
  • (《新闻与传播研究》编辑部).本刊来稿格式及引文注释规范(修订版)[J].新闻与传播研究,2022,第8期
  • 陈接峰(安徽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新的中心:弱权关系下传播体系建设的底层逻辑[J].新闻与传播研究,2022,第7期
  • 贾瑞雪(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博士后流动站).打开“黑箱”:平台社会视野下个人数据收集的结构性特征[J].新闻与传播研究,2022,第7期
  • 操瑞青(南京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史学传统与19世纪新式报刊的本土认知[J].新闻与传播研究,2022,第7期
  • 王敏(武汉大学媒体发展研究中心;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列宁的党报“战斗性”理论:斗争关系、话语策略与统一逻辑[J].新闻与传播研究,2022,第7期
  • 王文娟(四川大学法学院).生物识别信息传播风险的刑事规制向度——基于525份刑事裁判文书的内容分析[J].新闻与传播研究,2022,第7期
  • 韩鸿(电子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0世纪上半叶喜马拉雅地区藏文报刊的创办与传播——基于欧美馆藏档案的考察[J].新闻与传播研究,2022,第7期
  • 解庆锋(西南政法大学新闻传播学院;西南政法大学媒介素养科普基地).网民信念沟:媒介接触对网民意见分歧的影响[J].新闻与传播研究,2022,第7期
  • (《新闻与传播研究》编辑部).本刊来稿格式及引文注释规范(修订版)[J].新闻与传播研究,2022,第7期
  • 陈曦子,刘亭亭(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平台“出圈”背景下的粉丝分化、迁移和抵抗:基于虚拟主播粉丝群体的考察[J].新闻与传播研究,2022,第6期
  • 秦雪冰1,郭博2(华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工商管理学院).智能广告文案的消费者参与度研究——基于汽车之家APP的实证检验[J].新闻与传播研究,2022,第6期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共有4页,转到 页

帮助 | 繁體中文 | 关于发现 | 联系我们

超星发现系统 Copyright©·powered by 超星

客服电话:4008236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