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导航 | 学习空间 | 退出

期刊文章列表

  • 刘嘉琪1,2,康天姝3(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传媒调查中心;北京邮电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建设性沟通与政务健康信息采纳——基于31个省级卫健类政务微博的数据[J].新闻与传播研究,2023,第9期
  • 徐进(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猜嫌、舆论与谣言:北伐前夕广州的政治生态(1925-1926)[J].新闻与传播研究,2023,第9期
  • 柯小俊,李诗乐(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竞争的基础设施纪念碑——“中国建造”媒体叙事的时间、关系与象征性[J].新闻与传播研究,2023,第9期
  • 李沁1,2,3,刘入豪3,塔娜2,3(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国家传播战略研究所;中国人民大学国家传播战略研究中心;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叙事话语与权力网络的历史互构——美国对华奥运政治叙事体系的形成与演进(1993-2022)[J].新闻与传播研究,2023,第9期
  • 熊炎(北京邮电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怜悯之毒”如何攻克“谣言之毒”?[J].新闻与传播研究,2023,第9期
  • (《新闻与传播研究》编辑部).本刊来稿格式及引文注释规范(修订版)[J].新闻与传播研究,2023,第9期
  • 周建青1,2,高士其1(华南理工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华南理工大学粤港澳大湾区网络生态治理研究中心).我国互联网治理中政策协同的演进研究[J].新闻与传播研究,2023,第8期
  • 杨家明,景宜(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媒介行为:认识“空间媒介”的“第三重进路”[J].新闻与传播研究,2023,第8期
  • 王冬,石曾萍(南方医科大学卫生管理学院).传播渠道如何影响公众传染病防护行为?——以健康信念为中介的实证研究[J].新闻与传播研究,2023,第8期
  • 金恒江1,刘圆圆2(重庆大学新闻学院;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传播学院).社会临场感和情绪响应:青少年移动短视频依恋的影响因素——基于混合方法[J].新闻与传播研究,2023,第8期
  • 单波1,2,叶琼2(武汉大学媒体发展研究中心;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世界公民交往理念的历史演进及其矛盾性[J].新闻与传播研究,2023,第8期
  • 沙垚(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新闻传播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可沟通关系:化解乡村振兴多元主体关系的内在张力——基于A县的田野观察[J].新闻与传播研究,2023,第8期
  • 胡锐颖(中山大学历史学系).多歧互渗:汪英宾新闻职业观的演变与实践[J].新闻与传播研究,2023,第8期
  • 《新闻与传播研究》编辑部(《新闻与传播研究》编辑部).本刊来稿格式及引文注释规范(修订版)[J].新闻与传播研究,2023,第8期
  • 刘金河1,崔保国2(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论网络空间全球治理的范式创新[J].新闻与传播研究,2023,第7期
  • 徐彩华1,赵嘏2(广州华商学院外国语学院;广东财经大学外国语学院).20世纪初杨匏安对马克思主义的译介与传播[J].新闻与传播研究,2023,第7期
  • 王雪驹(北京工商大学传媒与设计学院).代际交融与版图流布:“东亚同文会系”报纸的网络组织[J].新闻与传播研究,2023,第7期
  • 詹佳如(华东政法大学传播学院).报纸言论场的初兴:晚清杨月楼案中的《申报》[J].新闻与传播研究,2023,第7期
  • 黄月琴,黄宪成(华中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粉丝公益传播中的时空套利与“数据人”异化:数据主义批判的视角[J].新闻与传播研究,2023,第7期
  • 周灿华1,蔡浩明2(中南大学人文学院;湖南涉外经济学院法律系).“第四权力”理论的宪法学批判[J].新闻与传播研究,2023,第7期
  • 袁鸣徽(上海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复旦发展研究院传播与国家治理研究中心).大宣传战略下的县级融媒体中心实践研究[J].新闻与传播研究,2023,第7期
  • 《新闻与传播研究》编辑部(《新闻与传播研究》编辑部).本刊来稿格式及引文注释规范(修订版)[J].新闻与传播研究,2023,第7期
  • 吴飞1,2,傅正科3(浙江大学国际传播研究中心;浙江大学人文学部;浙大宁波理工学院传媒与法学院).“数字共通”:理解数字时代社会交往的新假设[J].新闻与传播研究,2023,第6期
  • 闫岩1,时元皓2,舒畅3,张婧玮4,张皖疆5(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人民日报社国际部;新华社国际部;中共重庆市璧山区委宣传部;香港中文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聚沙成塔:新冠疫情早期的居民自组织行动——武汉某小区业主微信群的组织传播分析[J].新闻与传播研究,2023,第6期
  • 陈鹏1,沈文瀚2(南开大学融媒体研究中心;南开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元宇宙:历史坐标、本体及应用——以马克思主义为主要视角的分析[J].新闻与传播研究,2023,第6期
  • 李晓光1,石智雷2,郭小弦1(西安交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人口与健康研究中心).传播焦虑还是提供支持?——虚拟空间社会网络的“双刃剑”效应[J].新闻与传播研究,2023,第6期
  • 操瑞青(南京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嘉庆至同治年间广东辕门报诸史实考论[J].新闻与传播研究,2023,第6期
  • 章泽锋(中国印刷博物馆出版印刷史研究室).版本、文明符号和文化动力:第一部中国印刷史专著的印刷、出版及传播[J].新闻与传播研究,2023,第6期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共有4页,转到 页

帮助 | 繁體中文 | 关于发现 | 联系我们

超星发现系统 Copyright©·powered by 超星

客服电话:4008236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