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导航 | 学习空间 | 退出

期刊文章列表

  • 丁盛(上海戏剧学院艺术研究所).当代昆剧表演创作述论[J].戏曲艺术,2022,第3期
  • 王艺珍(武汉大学哲学学院).论戏曲表演的身体中心性[J].戏曲艺术,2022,第3期
  • 杨立川(西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陈彦戏曲创作的“恒常价值”论探析[J].戏曲艺术,2022,第3期
  • 苏凤(北京师范大学未来教育学院).从《范进中举》看文学经典的当代戏曲改编之路[J].戏曲艺术,2022,第3期
  • 黄骁(北京外国语大学艺术研究院).京剧捧角的形象建构与价值反思 ——以白社捧荀慧生为视角[J].戏曲艺术,2022,第3期
  • 刘志宏(浙江传媒学院文学院).当代昆剧音乐创作述论[J].戏曲艺术,2022,第3期
  • 王慧(南京师范大学,三江学院).论民国传奇杂剧的文体命运[J].戏曲艺术,2022,第3期
  • 皮野,译冯,伟校(山东大学外国语学院俄语系;山东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系).梅兰芳与中国戏剧:在梅兰芳访问苏联巡回演出之际[J].戏曲艺术,2022,第3期
  • 林观星(国戏曲学院新媒体艺术系).传统京剧题材的视觉表现研究 ——以清末至20世纪末京剧插图为例[J].戏曲艺术,2022,第3期
  • 赵婷婷(国弗吉尼亚理工大学现代与古典语言及文学系).以人为本,以表演为中心 ——论日本学者滨一卫的中国戏剧研究[J].戏曲艺术,2022,第3期
  • 李小红(中国戏曲学院戏曲研究所北京戏曲文化传承与发展研究基地).李斐叔生平再考[J].戏曲艺术,2022,第3期
  • 廖奔.明万历顾曲斋刊《古杂剧·潇湘夜雨》插图(一)[J].戏曲艺术,2022,第3期
  • (《戏曲艺术》编辑部).投稿须知[J].戏曲艺术,2022,第3期
  • 顾春芳(北京大学艺术学院).论中国传统美育对梅兰芳艺术心灵的涵养[J].戏曲艺术,2022,第2期
  • 王晶晶(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上海戏剧学校的办学经验[J].戏曲艺术,2022,第2期
  • 赵春宁(厦门大学中文系).关于晚清艺人社会地位的考察 ——以杨月楼“诱拐案”和李春来“淫骗案”为例[J].戏曲艺术,2022,第2期
  • 吴新苗(中国戏曲学院).团结与改造:新中国成立初期艺人戏改“主体性”塑造[J].戏曲艺术,2022,第2期
  • 王云亮(中国戏曲学院).当代戏曲油画的表现路径及“本土化”问题[J].戏曲艺术,2022,第2期
  • 张阳(北京师范大学).戏曲武打在中国电影跨媒介转化的历史路径与影像方法[J].戏曲艺术,2022,第2期
  • 孔培培(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现代戏音乐创作中的现代性表达[J].戏曲艺术,2022,第2期
  • 冯文龙(山东师范大学新闻与传媒学院).清代内廷大戏中的华夷秩序与文化认同[J].戏曲艺术,2022,第2期
  • 裴雪莱(浙江传媒学院戏剧影视研究院).晚清民国时期江南职业昆班与曲社之关系述考[J].戏曲艺术,2022,第2期
  • 汪人元(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关于戏曲现代戏音乐发展的基本认识[J].戏曲艺术,2022,第2期
  • 王艳玲,韩嘉玮,李英杰(天津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晋剧“盖派”须生“盖天红”及其唱腔特色[J].戏曲艺术,2022,第2期
  • 冯保善(江苏第二师范学院文学院).《太霞新奏》:晚明江南声律曲派的宣示 ——兼论其确立吴江曲派说的不能成立[J].戏曲艺术,2022,第2期
  • 司冰琳(首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植根传统 溯本求源 ——从王震亚的三篇京剧音乐文论谈起[J].戏曲艺术,2022,第2期
  • 都刘平,鲁玥含(河北大学文学院).元杂剧家高文秀、姚守中身份考实[J].戏曲艺术,2022,第2期
  • 别松梅(河南师范大学音乐舞蹈学院).戏班的社会冲突与戏曲表演的适应性调节[J].戏曲艺术,2022,第2期
  • 伏蒙蒙(浙江财经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秣陵春》寓史于虚的另类曲史演绎[J].戏曲艺术,2022,第2期
  • 周晓亚(中国戏曲学院新媒体艺术系).“心凝神释,与万化冥合” ——传统戏曲“空台”体系审美生成和鉴赏指引析论[J].戏曲艺术,2022,第2期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共有4页,转到 页

帮助 | 繁體中文 | 关于发现 | 联系我们

超星发现系统 Copyright©·powered by 超星

客服电话:4008236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