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导航 | 学习空间 | 退出

期刊文章列表

  • 尹航,阎建忠,吴雅,葛恒衡,杨晓煌(西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土地资源管理系).基于高铁网建设的全国城市群可达性空间模拟与特征演变分析——一个改进的时空图分析模型[J].地球科学进展,2023,第9期
  • 胥佩1,李茂善1,常娜2,龚铭3,伏薇4(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高原大气与环境四川省重点实验室,成都平原城市气象与环境四川省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甘肃省气象服务中心;湖南省常德市气象局;四川省雅安市气象局,雅安气象观测站).藏东南林芝地区冬季大气边界层参数化方案适应性研究[J].地球科学进展,2023,第9期
  • 程昕,王小雨,曹怀仁,张成君(兰州大学地质科学与矿产资源学院).GDGTs温度指标在青藏高原湖泊的应用潜力分析——以昆仑山黑海为例[J].地球科学进展,2023,第9期
  • 魏江峰1,2,宋媛媛1,2,逯博延3(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浙江省台州市椒江区气象局).华北降水日循环与陆气耦合和气溶胶联系的研究进展[J].地球科学进展,2023,第9期
  • 张维石,周怀阳(同济大学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水成型铁锰成矿的纳米成因研究进展[J].地球科学进展,2023,第9期
  • 殷悦1,2,王德2,罗富彬2,3,徐丛亮4,田信鹏2,毕晓丽2(天津城建大学地质与测绘学院;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西安科技大学测绘科学与技术学院;黄河河口海岸科学研究所).顾及空间各向异性的海岸带水下地形构建方法——以黄河三角洲为例[J].地球科学进展,2023,第9期
  • 江强1,2,邱楠生1,2(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油气资源与工程全国重点实验室;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地球科学学院).海洋大火成岩省与白垩纪全球大洋缺氧事件的研究进展[J].地球科学进展,2023,第9期
  • 史小康,胡艳冰,王攀峰,张文军,刘博(北京航空气象研究所).平流层准零风层的研究进展[J].地球科学进展,2023,第9期
  • 金佳鑫1,2,3,张凤焰2,王焓4,刘颖2,侯炜烨2,蔡裕龙2,潘晓龙2,王颖5,朱求安2,3,方秀琴2,颜亦琪6,任立良1,2(河海大学水灾害防御全国重点实验室;河海大学水文水资源学院;国家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国家地球系统科学数据中心;清华大学地球系统科学系;南京晓庄学院旅游与社会管理学院;黄河水利委员会水文局).常绿林“导度—光合”模型斜率参数优化与蒸腾估算改进[J].地球科学进展,2023,第9期
  • 史军1,崔林丽1,顾宇丹2,唐娉3(上海市生态气象和卫星遥感中心;上海市气象灾害防御技术中心;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气候变化背景下复合极端事件研究进展[J].地球科学进展,2023,第8期
  • 王田野1,2,王平3,4,吴泽宁1,尹君2,于静洁3,4,王慧亮1,于志磊1,许红师1,尹立河5,6,严登华1,7(郑州大学,水利与交通学院;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水利部水文气象灾害机理与预警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国科学院陆地水循环及地表过程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地质调查局,西安地质调查中心;中国地质调查局,干旱半干旱区地下水与生态重点实验室;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干旱胁迫下植被生态韧性研究进展[J].地球科学进展,2023,第8期
  • 王宁1,郭海龙1,曾新民2(国防科技大学气象海洋学院;河海大学水文水资源学院).箱式水汽循环模型构建研究进展[J].地球科学进展,2023,第8期
  • 孟宪萌1,黄檬1,黄杰1,赵琦1,刘登峰2(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环境学院;西安理工大学水利水电学院).流域地貌与河网结构影响机制及其演化模型的研究进展[J].地球科学进展,2023,第8期
  • 牛雪琦1,时巍巍1,吴文欣1,刘树伟2,杨平3,李思亮1,4,晏智锋1,4(天津大学地球系统科学学院表层地球系统科学研究院;南京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农业农村部东南沿海农业绿色低碳重点实验室;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环渤海滨海地球关键带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天津市环渤海地球关键带科学与可持续发展重点实验室).内陆水体CH4冒泡排放研究进展[J].地球科学进展,2023,第8期
  • 田苗壮1,2,赵龙1,2,3,罗勇1,2,崔文君1,2,郭高轩1,2,卢忠阳1,2,孔祥如1,2,刘贺1,2,陶芳芳1,2,李敏4(北京市地质环境监测所;城市地下水安全防控技术创新基地;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水资源与环境学院;北京市地质矿产勘查院).基于长序列观测的地面沉降防控水位识别及其指示意义[J].地球科学进展,2023,第8期
  • 许杏1,2,江玉吉3,张凡1,2,曾辰1,王莉1,王冠星1,江鹏4(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青藏高原地球系统与资源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西藏自治区水文水资源勘测局;河海大学水文水资源学院).基于IHA-RVA法的沱沱河水沙变化及归因分析[J].地球科学进展,2023,第8期
  • 赵显烨1,2,王伟1,关成国1,宋晨冉1,2,庞科1,3,陈哲1,周传明1,3,袁训来1,2,4(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现代古生物学和地层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南京学院;南京大学生物演化与环境科教融合中心).古元古代早中期大氧化事件及碳循环扰动[J].地球科学进展,2023,第8期
  • 加依娜·叶尔扎提1,2,陈震1,3,张献河4,林小明4,吴维盛4,黄孝波4,闫亚鹏5,汤永杰1,刘洁1,6,7(中山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新疆宝地矿业股份有限公司;广东中大深地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广东省地质调查院;广东省佛山地质局;广东省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探查重点实验室;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珠海)).三维数字岩芯技术在珠江三角洲第四纪软沉积物变形研究中的应用[J].地球科学进展,2023,第8期
  • 王莉1,刘晓岳2,黄建平1,2(兰州大学西部生态安全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兰州大学半干旱气候变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兰州大学大气科学学院).典型工业城市兰州市大气氧气的高精度观测研究[J].地球科学进展,2023,第7期
  • 李超1,陈国辉1,何智远2,王平3,薛飞1,施一凡1(河海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根特大学地质系;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中国西部新生代陆内前陆盆地迁移过程及其构造指示意义[J].地球科学进展,2023,第7期
  • 王建事1,2,王成新1,任婉侠2,赵彦志3,薛冰2(山东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学院;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沈阳大学碳中和技术与政策研究所).地理学视角下“双碳”研究:主题、成效及展望[J].地球科学进展,2023,第7期
  • 曾庆伟1,刘磊1,2,胡帅1,2,刘西川1,高太长1,2(国防科技大学气象海洋学院;电磁环境效应与光电工程国家级重点实验室).数字全息云粒子测量技术现状及进展[J].地球科学进展,2023,第7期
  • 段梦伟1,李如仁1,刘东2,蒋昕桐3,仇志强3,李柯妤3(沈阳建筑大学交通与测绘工程学院;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流域地理学重点实验室;西北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河流水体悬浮泥沙遥感研究进展与展望[J].地球科学进展,2023,第7期
  • 刘操1,饶维龙2,孙文科1(中国科学院大学地球与行星科学学院;长沙理工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利用大地测量手段推算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初始碰撞时间[J].地球科学进展,2023,第7期
  • 童森炜1,杨进宇1,万显会1,牛晴晴1,高树基1,2(厦门大学近海海洋环境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海洋与地球学院;海南大学南海海洋资源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海洋学院).海洋氮循环中间体羟胺的研究进展[J].地球科学进展,2023,第7期
  • 王银1,2,3,谢露华1,2(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同位素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深地科学卓越创新中心;中国科学院大学).造礁珊瑚骨骼氮同位素研究进展[J].地球科学进展,2023,第7期
  • 丁一汇1,柳艳菊1,徐影1,吴萍1,薛童2,汪靖3,石英1,张颖娴1,宋亚芳1,王朋岭1(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中国气象局气象干部培训学院;天津市气象科学研究所).全球气候变化的区域响应:中国西北地区气候“暖湿化”趋势、成因及预估研究进展与展望[J].地球科学进展,2023,第6期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共有4页,转到 页

帮助 | 繁體中文 | 关于发现 | 联系我们

超星发现系统 Copyright©·powered by 超星

客服电话:4008236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