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姬广绪(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中山大学移民与族群研究中心;广州城市舆情治理与国际形象传播研究中心).互联网时代民族文化展演的空间转换与传承创新——以快手平台为例[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第5期
-
王尧(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民间叙事的层级与名—动词性二维系统[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第5期
-
陆晓芹(广西民族大学文学院).民间歌唱传统与中越边境乡村之“魂”的重铸——基于广西龙州壮族歌圩习俗的考察[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第5期
-
吴翔宇(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中国儿童文学“母语现代化”重构的逻辑与路径[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第5期
-
韦惠文(广西民族大学文学院).广西当代少数民族文学的女性视野[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第5期
-
梁嘉1,王庆2,赵颜3(广西民族大学网络与信息化管理中心;广西民族大学教师发展中心;广西民族大学国有资产管理处).广西世居民族传统服饰数字化的元数据构建[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第5期
-
司开玲(江苏师范大学).生态环境[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第5期
-
王诗晓(南京大学艺术学院).“帝王谒见西王母”母题墓葬绘画的“图说”形式及其在场性研究[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第5期
-
钟乃元(广西民族大学文学院).论明朝初年至嘉靖间粤西诗大一统书写的嬗变[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第5期
-
杨煜婷(西南交通大学人文学院;成都大学外国语学院).考古文献所见“慎独”的认知民族语言学研究[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第5期
-
王杰文(中国传媒大学艺术研究院).表演的民族志及其伦理困境[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第5期
-
施爱东(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聆听声音的诗学——朝戈金口头诗学研究的范式意义[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第5期
-
曹静(江苏理工学院).多模态[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第5期
-
周大鸣(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中山大学移民与族群研究中心).流动与链接——人类学研究的转变与进路[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第5期
-
邢文(南京晓庄学院文学院).认知民族语言学与中国手稿文化——认知甲骨学的视角[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第5期
-
叶舒宪(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中国玉学研究的理论建构——文学人类学视角的回顾与前瞻[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第5期
-
吴为山,邵晓峰.艺术-人类学·敦煌家具图式[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第5期
-
邵晓峰.敦煌家具图式[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第5期
-
郭永平(山西大学文学院民俗学研究所).乡村振兴背景下艺术乡建的实践与反思[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第4期
-
李世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云南大学西南边疆少数民族研究中心).多民族艺术“三维交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第4期
-
余洋洋1,巫达2(北京林业大学外语学院;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全球化与在地化[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第4期
-
向丽,赵威(云南大学文学院).艺术介入:艺术乡建中的“阈限”——兼论审美人类学的当代性[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第4期
-
胡艳华(武汉大学环境法研究所;长江大学).身体与具身性[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第4期
-
程文凤(广西民族大学文化遗产研究中心).国家意识与彩调艺术耦合关系研究[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第4期
-
李晶(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外国语学院).当代美国戏剧的老龄伦理学研究[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第4期
-
龚丽娟(广西民族大学文学院).竞生悲歌中的美生理想——毛南族叙事诗歌《枫蛾歌》的生态审美探析[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第4期
-
纳日碧力戈,萨仁(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多维进路[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第4期
-
吕俊彪,余晓丽(广西民族大学).种田人的财富梦想:上林壮族人淘金传统及其现当代变迁[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第4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