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导航 | 学习空间 | 退出

期刊文章列表

  • 李世阳(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构建刑事诉讼法解释学的基础——读邓子滨著《刑事诉讼原理》[J].刑事法评论,2021,第2期
  • 冯俊伟(山东大学法学院;山东大学检察理论研究中心).刑事证据原理如何展开——邓子滨教授《刑事诉讼原理》证据部分介评[J].刑事法评论,2021,第2期
  • 谭文健(湖南大学法学院).辩护律师保障型权利述引[J].刑事法评论,2021,第2期
  • 保罗·克雷尔1,程伊乔2(德国汉堡布塞留斯法学院(Bucerius Law School);清华大学法学院).缓刑和终身自由刑之间:德国联邦最高法院第四刑事审判庭前的非法赛车致死案[J].刑事法评论,2021,第2期
  • 郑泽星(中国人民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风险升高理论的规范保护目的限缩——自动驾驶汽车过失刑事归责的可能路径探析[J].刑事法评论,2021,第1期
  • 闫召华(西南政法大学刑事检察研究中心).刑事简易程序四十年:文本、经验、问题及走向[J].刑事法评论,2021,第1期
  • 杨杰辉(浙江工业大学法学院).罪数论与程序法中的犯罪事实[J].刑事法评论,2021,第1期
  • 单子洪(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首都师范大学政法学院).论量刑事实证明的原理[J].刑事法评论,2021,第1期
  • 李昌盛(西南政法大学诉讼法与司法改革研究中心).从判决风险连带到审判结果中立[J].刑事法评论,2021,第1期
  • 单勇1,阮丹微2(南京大学法学院;同济大学法学院).“芝加哥范式”研究的当代进展:基于CiteSpace的文献计量分析(2000—2018)[J].刑事法评论,2021,第1期
  • 马卫军(兰州大学法学院).实行行为的概念和意义[J].刑事法评论,2021,第1期
  • 赵兴洪(西南大学法学院).缓刑适用实质要件的操作化[J].刑事法评论,2021,第1期
  • 郑朝旭(中国人民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论中立帮助行为的限制处罚路径——基于实务与理论的互动性思考[J].刑事法评论,2021,第1期
  • 徐剑(江苏省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减刑刑事政策实证研究——基于减幅与其影响因素的关系的分析[J].刑事法评论,2021,第1期
  • 蓝学友(清华大学法学院).论非法经营罪的保护法益——破解“口袋罪”难题的新思路[J].刑事法评论,2021,第1期
  • 乌尔弗里德·诺伊曼,郑童(德国慕尼黑大学法学院).多数决可以替代论证?——对法益理论(后)现代批判之回应[J].刑事法评论,2021,第1期
  • 梁展欣(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论追缴[J].刑事法评论,2021,第1期
  • 崔海英(铁道警察学院).铁路安全三级犯罪防控体系构建设想[J].刑事法评论,2021,第1期
  • 张忆然(复旦大学法学院).同意错误的被害人自我答责——基于错误类型的再区分[J].刑事法评论,2021,第1期
  • 林嘉珩(清华大学).“以刑制罪”的阐释与纠偏——兼论“以刑制罪”的控制机制[J].刑事法评论,2021,第1期
  • 黄小飞(四川大学法学院).自杀违法的辩护与新论说——作为参与自杀处罚路径的探讨[J].刑事法评论,2021,第1期
  • 江溯.主编絮语[J].刑事法评论,2021,第1期
  • 弗兰克·萨利格,申屠晓莉(德国慕尼黑大学;浙江大学).禁止错误的法哲学问题[J].刑事法评论,2021,第1期
  • 洪求华(中央司法警官学院).我国刑法中犯罪故意涵义的反思[J].刑事法评论,2021,第1期
  • 黄忠军(中国人民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论假想防卫过当[J].刑事法评论,2021,第1期
  • 李昱(清华大学法学院).“去识别化的个人信息”不受刑法保护吗?[J].刑事法评论,2021,第1期
  • 袁国何(复旦大学法学院).组织犯的教义学考察[J].刑事法评论,2021,第1期
  • 托马斯·冯鲍姆1,黄礼登2(德国哈根函授大学;西南财经大学法学院).历史与教义学上的片段性刑法[J].刑事法评论,2021,第1期
  • 阿明·英格兰德,邓卓行(德国慕尼黑大学;北京大学).人的法益理论与规范的个人主义[J].刑事法评论,2021,第1期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共有3页,转到 页

帮助 | 繁體中文 | 关于发现 | 联系我们

超星发现系统 Copyright©·powered by 超星

客服电话:4008236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