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导航 | 学习空间 | 退出

期刊文章列表

  • 肯·埃克斯坦1,毕丰皓2(德国波鸿鲁尔大学法学院;北京外国语大学德语学院).作为刑事追诉工具的网络爬虫[J].刑事法评论,2022,第2期
  • 毕琳(福建省高级人民法院刑三庭).未遂犯处罚根据之重思[J].刑事法评论,2022,第2期
  • 赵常成(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明案速审与疑案确证——论认罪认罚的两种模式[J].刑事法评论,2022,第1期
  • 高洁(首都经济贸易大学).论刑事诉讼中涉案财物保管的独立性[J].刑事法评论,2022,第1期
  • 李波(中国海洋大学法学院).解读托克维尔监狱悖论[J].刑事法评论,2022,第1期
  • 韩骁(西南石油大学法学院).受虐妇女杀夫犯罪量刑实证研究[J].刑事法评论,2022,第1期
  • 马天成(北京大学法学院).精神病犯罪人的辨认能力——以国某某故意杀人案为例[J].刑事法评论,2022,第1期
  • 尚勇(贵州大学法学院).犯罪过失的客观化——方向、历程和体系依归[J].刑事法评论,2022,第1期
  • 汪雪城(华南理工大学法学院).在实践与理论之间:防卫过当的主观罪过新论[J].刑事法评论,2022,第1期
  • 崔志伟(上海师范大学哲学与法政学院).刑事司法解释中“数量型释法”现象之反思[J].刑事法评论,2022,第1期
  • 王永茜(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法学院).“散墨原理”与最低刑事责任年龄——以脑科学和发展心理学的最新发展为切入点[J].刑事法评论,2022,第1期
  • 龙长海(内蒙古大学).俄罗斯刑法二十年:修改变化与发展态势[J].刑事法评论,2022,第1期
  • 米夏埃尔·库比策尔,郑将军(德国奥格斯堡大学法学院).刑法灵活化[J].刑事法评论,2022,第1期
  • 王彪(西南政法大学刑事检察研究中心).非法证据排除制度四十年——总结与展望[J].刑事法评论,2022,第1期
  • 陈银珠(安徽师范大学法学院).刑事司法中“情理法”融合理念及其实现路径[J].刑事法评论,2022,第1期
  • 李侠(四川大学法学院).对物防卫的研究实益——兼论防御性紧急避险制度在中国语境下的不可行[J].刑事法评论,2022,第1期
  • 乌尔里希·齐白,李岚林1,周遵友2(西北政法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中南民族大学法学院).安全法的新格局:全球风险社会中的犯罪控制[J].刑事法评论,2022,第1期
  • 陈昊明(四川大学法学院).风险社会中的刑法危机——《刑法与风险》评述[J].刑事法评论,2022,第1期
  • 汪萨日乃(北京大学法学院).论过失自招危难的正当化与具体判断——以王荣富交通肇事案为切入[J].刑事法评论,2022,第1期
  • 邢文升(北京大学法学院).双重故意视角下的假想防卫过当处理方案[J].刑事法评论,2022,第1期
  • 申家岗(北京大学法学院).无明确意思联络的共同犯罪考察——以林在清等诈骗案为例[J].刑事法评论,2022,第1期
  • 褚础(北京大学法学院).承继的共犯之裁判理由与规则概括[J].刑事法评论,2022,第1期
  • 刘鹿鸣(清华大学法学院).风险升高理论与过失犯的归责转向[J].刑事法评论,2022,第1期
  • 桥爪隆1,马天成2(东京大学;北京大学法学院).正当防卫论的课题[J].刑事法评论,2022,第1期
  • 项佳航(北京大学法学院).论构成要件要素的规范属性[J].刑事法评论,2022,第1期
  • 赵天琦(四川大学法学院).律师业务中立行为之“职业相当性”——兼议引入客观归责的误区[J].刑事法评论,2022,第1期
  • 刘楷悦(四川大学近代文化研究院).强国保种与母性自决:近代堕胎入罪的立法论争及实践[J].刑事法评论,2022,第1期
  • 曾军翰(北京大学法学院).李某航班延误保险诈骗案法理探究[J].刑事法评论,2022,第1期
  • 李佳馨(北京大学法学院).跟车逃交ETC通行费行为之定性研究[J].刑事法评论,2022,第1期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共有3页,转到 页

帮助 | 繁體中文 | 关于发现 | 联系我们

超星发现系统 Copyright©·powered by 超星

客服电话:4008236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