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玲玲1,2,杨翠1,2(北方民族大学物理与光电信息功能材料重点实验室;北方民族大学电气信息工程学院).π0介子寿命的实验研究[J].原子核物理评论,2021,第3期
-
肖昌浩1,王萍2,冯骏超3,郑利军1,黄皓1,潘书贤1,徐嘉宁1,靳淑红1,李冰燕2,周光明1,聂晶1(省部共建放射医学与辐射防护国家重点实验室苏州大学医学部放射医学与防护学院江苏省高校放射医学协同创新中心;苏州大学医学部公共卫生学院;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核事故医学应急办公室).细胞松弛素B阻断微核法鉴定男性个体辐射敏感性的方法初探[J].原子核物理评论,2021,第3期
-
苏晓斌,侯龙,刘世龙,杨毅,王琦(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核数据重点实验室).B4C_Al材料中子吸收性能检测设备研制[J].原子核物理评论,2021,第3期
-
严维伟1,苏有武1,杨博1,2,杨尧1,2,李武元1,李宗强1,毛旺1,李阳1,王丽军1,马富鸿3(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学;兰州科近泰基新技术有限责任公司).HIRFL人身安全联锁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原子核物理评论,2021,第3期
-
周琦雅,郭文军(上海理工大学理学院).Sn同位素的能级密度和熵[J].原子核物理评论,2021,第3期
-
宋时雨1,徐俊奎1,2,颜永刚1,黄郁旋1,温志文1,冉建玲1,严金煌1,2,龚艺伟1,2,李大蓬1,王思成1,骆鹏1,2(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学).CiADS中LBE散裂靶的放射性核素研究[J].原子核物理评论,2021,第3期
-
吕书宁1,2,赵江1,2,周忠祖1,高大庆1,2(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学核科学与技术学院).重离子治癌引出BUMP电源控制器设计[J].原子核物理评论,2021,第2期
-
张靖,文德华(华南理工大学物理与光电学院).中子星可观测量与不同密度段核物质状态方程的关联[J].原子核物理评论,2021,第2期
-
黄玉珍1,李雨航1,2,姚玉玺3,高大庆1,张华剑1,谭玉莲1,2(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学;天水电气传动研究所集团有限公司).医用加速器二极磁铁的非单一工作模式电源控制器设计[J].原子核物理评论,2021,第2期
-
王永强1,杨新华1,李继强2,黄玉珍2,高大庆2,罗伟3(兰州理工大学电气工程与信息工程学院;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甘肃电通电力工程设计咨询有限公司).基于CSAPF的磁铁电源纹波抑制研究[J].原子核物理评论,2021,第2期
-
安广朋(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氮气低温除氡技术与极低水平氡测量方法研究[J].原子核物理评论,2021,第2期
-
吉旭阳1,2,曹平1,3,余滔1,3,解立坤1,3,唐新懿1,3,姜智杰1,3,李嘉雯1,3,安琪1,3(核探测与核电子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核科学技术学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近代物理系).中国散裂中子源反角白光中子源T0信号的精确扇出方法[J].原子核物理评论,2021,第2期
-
陈宇光1,2,张崇宏2,丁兆楠2,杨义涛2,宋银2(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16Cr-ODS铁素体钢的初始氧化物弥散相结构对抗辐照硬化和Ne离子脆化性能的作用研究[J].原子核物理评论,2021,第2期
-
霍东英1,刘昌奇1,韩超1,吴康1,胡志杰1,户志鸣1,于筱雪1,姚泽恩1,2,韦峥1,2(兰州大学核科学与技术学院;兰州大学中子应用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56,54Fe(n,α)53,51Cr,56,54Fe(n,p)56,54Mn反应截面计算及普适性模型参数优化研究[J].原子核物理评论,2021,第2期
-
张连军1,2,3,周健荣2,3,杨建清2,3,4,谭金昊1,2,3,宋玉收1,孙志嘉2,3(哈尔滨工程大学;散裂中子源科学中心;核探测与核电子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西安高新技术研究所).镀膜型nMCP探测效率和位置分辨优化的蒙特卡罗模拟研究[J].原子核物理评论,2021,第2期
-
李哲1,刘柳明2(华南师范大学量子物质研究院;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格点QCD组态产生研究[J].原子核物理评论,2021,第2期
-
陈伟,万鑫淼,李智慧(辐射物理与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四川大学原子核科学技术研究所).不同薄膜材料对α束流性能影响的模拟研究[J].原子核物理评论,2021,第2期
-
高祺锐1,2,徐新星2,3,4,5,6,周小红2,3,6,孙立杰4,5,7,梁鹏飞4,刘嘉健2,4,林承键5,8,李晓菁4,李智焕9,吴鸿毅9,杨彦云2,王建松2,10,王东玺5,蓝乙华2,马朋2,段芳芳2,11,高志浩2,11,胡强2,白真2,马军兵2,王建国2,钟福鹏5,8,武晨光9,罗迪雯9,蒋颖9,刘洋9,侯东升2,3,李忍2,3,马南茹5,马维虎2,12,石国柱2,余功明2,D.Patel2,金树亚2,3,王煜峰2,13,余悦超2,13,周清武2,14,王鹏2,14,胡力元15,王翔9,臧宏亮9,李朋杰4,朱浩钒2,16,林喆阳2,11,赵青青4,杨磊5,温培威5,杨峰5,贾会明5,张高龙17,潘敏5,17,汪小雨17,孙浩瀚5,胡正国2,3,6,陈若富2,3,柳敏良2,3,杨维青2(华南师范大学量子物质研究院;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学核科学与技术学院;香港大学物理学系;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核物理研究所;先进能源科学与技术广东省实验室;上海交通大学物理与天文学院;广西师范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北京大学物理学院;湖州师范学院理学院;兰州大学核科学与技术学院;复旦大学现代物理研究所;云南大学物理与天文学院;西南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哈尔滨工程大学核安全与仿真技术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郑州大学物理学院(微电子学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物理科学与核能工程学院).近质子滴线核28S的β延迟γ衰变研究[J].原子核物理评论,2021,第2期
-
郭涛,惠新飞,丁宝卫(兰州大学核科学与技术学院).中低能速度能区离子与H,He原子碰撞中的经典电子俘获截面[J].原子核物理评论,2021,第2期
-
宋张勇1,2,张秉章3,于得洋1,2(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学核科学与技术学院;南华大学核科学与技术学院).多普勒展宽效应对康普顿相机成像分辨的影响[J].原子核物理评论,2021,第2期
-
刘枫飞,卢佳颖,伍华彬,于震(核工业理化工程研究院).利用MCNPX模拟研究不同中子源对有源符合中子法的影响[J].原子核物理评论,2021,第2期
-
张文昊(北京大学物理学院).格点QCD中有限体积下形状因子的内插计算[J].原子核物理评论,2021,第2期
-
刘中林1,哈帅1,张文铭1,谢一鸣1,李鹏飞1,靳博1,张琦1,2,马越3,路迪4,万城亮1,崔莹1,周鹏1,张红强1,陈熙萌1(兰州大学核科学与技术学院;华北电力大学核工程与技术学院;理化学研究所仁科加速器研究中心;哥德堡大学物理学部).低能Cl~-离子在绝缘纳米微孔膜中的传输过程[J].原子核物理评论,2021,第1期
-
蒋翔,王楠(深圳大学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136Xe+198Pt多核子转移反应机制的理论研究[J].原子核物理评论,2021,第1期
-
李双双1,2,赵全堂2,3,曹树春2,3,宗阳2,张子民2,3,赵书俊1(郑州大学物理学院(微电子学院);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学核科学与技术学院).基于代数重建算法的高能电子三维成像研究[J].原子核物理评论,2021,第1期
-
杨博1,2,苏有武1,严维伟1,王丽军1,杨尧1,李阳1,马富鸿3,毛旺1,孙慧1,2,李武元1(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学;兰州科近泰基新技术有限责任公司).400MeV/u碳离子打靶的屏蔽参数计算[J].原子核物理评论,2021,第1期
-
宋海声1,李承飞1,2,李先勤2,张洪林2,3,牛晓阳2,3,孙文健1,2,彭鹏1,2,赵承心2,杨海波2,3(西北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学核科学与技术学院).SiPM高压电源研制与验证[J].原子核物理评论,2021,第1期
-
郭琛琛1,何万兵2,安振东3,4,苏军1,祝龙1,吴丽娟5(中山大学中法核工程与技术学院;复旦大学现代物理研究所核物理与离子束应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山大学物理与天文学院;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沈阳师范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通过费米能区重离子碰撞产额分布来研究16O原子核的团簇结构[J].原子核物理评论,2021,第1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