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导航 | 学习空间 | 退出

期刊文章列表

  • 刘大先(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满洲心象:论顾太清创作与晚清旗人社会心理[J].文学遗产,2017,第5期
  • 詹福瑞(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唐宋时期李白诗歌的经典化[J].文学遗产,2017,第5期
  • 罗时进(苏州大学文学院).清人焚稿现象的历史还原[J].文学遗产,2017,第5期
  • 付星星(贵州大学文学与传媒学院).汉文化圈视野下的朝鲜半岛《诗经》学研究[J].文学遗产,2017,第5期
  • 户崎哲彦(日本岛根大学法文学部).刘禹锡编《唐柳先生文集》三十卷本新探——由南宋永州刊三十三卷本窥探刘禹锡“编次”及其用意[J].文学遗产,2017,第5期
  • 许浩然(西安交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从“文化中心”到“官僚机构”——北宋后期词垣文化的演变[J].文学遗产,2017,第5期
  • 宋丽娟(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中国古典小说西译本插图的生成与演变(1761—1911)[J].文学遗产,2017,第5期
  • 叶晔(浙江大学中文系).提学制度与明中叶复古文学的央地互动[J].文学遗产,2017,第5期
  • 祝尚书(四川大学中文系).论初唐四杰骈文的“当时体”[J].文学遗产,2017,第5期
  • 陈君(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政治文化视野中《汉书》文本的形成[J].文学遗产,2017,第5期
  • 李猛(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南齐萧长懋诗歌中的“诗”与“谶”[J].文学遗产,2017,第5期
  • 张涌泉(浙江大学古籍研究所).系统梳理文化遗产,传承发展中华文明[J].文学遗产,2017,第5期
  • 李舜华(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从山林到台阁——元明之际迄永宣间小说观念的变迁[J].文学遗产,2017,第5期
  • 李慈瑶(宁波大学中文系).君臣权力关系与洪武表笺改革新解[J].文学遗产,2017,第5期
  • 陆胤(北京大学中文系).中国文学传统中的“记诵”[J].文学遗产,2017,第5期
  • 刘明华(西南大学文学院).提升国民国学短板 确立民族文化自信[J].文学遗产,2017,第5期
  • 朱刚(复旦大学中文系).传统文化与“中国文学史”研究[J].文学遗产,2017,第5期
  • 魏耕原(西安培华学院人文学院).毛公标兴分类普查与取义特征[J].文学遗产,2017,第5期
  • 高明祥(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中国近现代稀见史料丛刊》第四辑新书发布暨研讨会”召开[J].文学遗产,2017,第5期
  • 黎国韬(中山大学中文系).“纪念王季思、董每戡诞辰110周年暨传统戏曲的历史、现状与未来学术研讨会”召开[J].文学遗产,2017,第5期
  • 裘石(浙江大学中文系).“文本生成与史料批判”古典文史青年学者研讨会综述[J].文学遗产,2017,第5期
  • 徐昌盛(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骈文国际学术研讨会暨第五届中国骈文学会年会”召开[J].文学遗产,2017,第5期
  • 马昕(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时代使命与文化传承——“‘文化传承与中国古典文学研究’学术研讨会暨《文学遗产》编委会”综述[J].文学遗产,2017,第5期
  • 张家国,彭安湘(湖北大学文学院).“第十二届国际辞赋学学术研讨会”召开[J].文学遗产,2017,第5期
  • 黄卓颖(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茅坤古文选本与批评——“逸调”的提出、运用及其意义[J].文学遗产,2017,第4期
  • 吴相洲(广州大学人文学院).论郭茂倩新乐府涵义、范围及入乐问题[J].文学遗产,2017,第4期
  • 谢海林(海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曾国藩与道光后期诗坛的宗黄之风[J].文学遗产,2017,第4期
  • 方笑一(华东师范大学古籍研究所).论宋代殿试策文的文本形式[J].文学遗产,2017,第4期
  • 沈松勤(杭州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明清之际词集评点的理论意义与认识价值[J].文学遗产,2017,第4期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共有6页,转到 页

帮助 | 繁體中文 | 关于发现 | 联系我们

超星发现系统 Copyright©·powered by 超星

客服电话:4008236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