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红霞1,2,魏泽勋1,2,何琰1,2,3,4,杨绍琼5,龚强6,钟文理7,崔廷伟8,9,崔凯彪10,11,吕连港1,2,3,4,俞启军1,张彬彬1,徐腾飞1,2,3,4,杨廷龙1,2,3,4,林丽娜1,2,3,4,周鸿涛12,焦晓辉13,李豪14(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区域海洋动力学与数值模拟功能实验室;自然资源部海洋环境科学与数值模拟重点实验室;山东省海洋环境科学与数值模拟重点实验室;天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北京蔚海明祥科技有限公司;中国海洋大学物理海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山大学广东省气候变化与自然灾害研究重点实验室;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珠海);太原理工大学电气与动力工程学院;中国极地研究中心;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浙江大学海洋学院;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中国第十次北极物理海洋学科学考察综述[J].海洋科学进展,2021,第3期
-
李淑江1,2,徐腾飞1,2,孙俊川1,2,杨丽娜3,4,滕飞1,2,王冠琳1,2,王永刚1,2(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区域海洋动力学与数值模拟功能实验室;广东海洋大学;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湛江)南海资源大数据中心).卡里马塔海峡贯穿流与印尼贯穿流的相互作用[J].海洋科学进展,2021,第2期
-
任广波1,周莉2,梁建3,路峰2,王安东2,王建步1,李晓敏1,马毅1(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委员会;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启东光电遥感中心).“高分五号”高光谱互花米草遥感识别与制图研究[J].海洋科学进展,2021,第2期
-
刘晨临1,2,牛圆圆1,2,何培青1,2(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海洋生物资源与环境研究中心;自然资源部海洋生态环境科学与技术重点实验室).极地冰藻极端海冰生境适应机制及其受气候变化的影响[J].海洋科学进展,2021,第2期
-
张馨尤1,2,3,4,刘琳1,2,3,4,张美琪1,2,3,4,段永亮1,2,3,4,杨洋1,2,3,4,杨光1,2,3,4,李奎平1,2,3,4,王辉武1,2,3,4(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海洋与气候研究中心;自然资源部海洋环境科学与数值模拟重点实验室;山东省海洋环境科学与数值模拟重点实验室;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区域海洋动力学与数值模拟功能实验室).基于CMIP6模式的热带太平洋海表温度增暖初步评估[J].海洋科学进展,2021,第2期
-
郭鑫1,韩震1,2,张雪薇1,周玮辰1(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科学学院;上海河口海洋测绘工程技术研究中心).HY-2B卫星散射计神经网络多区间风速反演[J].海洋科学进展,2021,第2期
-
马龙1,2,3,4,郑彦鹏1,4,华清峰1,4,郭延良1,赵强1,4,邢健5(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海洋地质与环境重点实验室;自然资源部海底矿产资源重点实验室;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试点实验室海洋地质过程与环境功能实验室;国家海洋局东海海洋环境调查勘察中心).海洋重力不规则测线网平差模型对比分析[J].海洋科学进展,2021,第2期
-
孙彦菲1,2,周兴华1,2,付延光2,孙维康1,2(山东科技大学测绘与空间信息学院;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山东邻海长周期分潮对深度基准面的影响分析[J].海洋科学进展,2021,第2期
-
杨永增1,2,3,孙盟1,2,3(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区域海洋动力学与数值模拟功能实验室;自然资源部海洋环境科学与数值模拟重点实验室).集合平均方法的建立及海洋动力系统耦合作用的性质分析[J].海洋科学进展,2021,第2期
-
秦韬1,2,谢骏2,宋德海1,3,丁扬1,3,鲍献文1,2,3(物理海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国海洋大学海洋与大气学院;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海洋动力过程与气候功能实验室).基于Argo资料的吕宋岛以东海域水团特征分析[J].海洋科学进展,2021,第2期
-
高立宝1,2,3,4,郭桂军2,3,史久新1,薛亮2,3,曲大鹏2,4,宋新新5,祖永灿2,3(中国海洋大学海洋与大气学院;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海洋与气候研究中心;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区域海洋动力学与数值模拟功能实验室;自然资源部海洋环境科学与数值模拟重点实验室;江苏海洋大学海洋技术与测绘学院).跨南大洋经向断面的大气垂直剖面特征研究[J].海洋科学进展,2021,第2期
-
滕飞1,2,李淑江1,2,王冠琳1,2,徐腾飞1,2(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区域海洋动力学与数值模拟功能实验室).基于潮汐模拟的印尼近海水深数据合成及评价[J].海洋科学进展,2021,第2期
-
范金1,2,刘洋廷1,2,张晓波2,3,刘凯1,2,郑彦鹏1,2(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海洋地质过程与环境功能实验室;国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天然气水合物赋存地层的地震波场模拟及对比[J].海洋科学进展,2021,第2期
-
张成卓1,2,郭景松3,4,曹小群1,薛宇欢3,4(国防科技大学气象海洋学院;国防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区域海洋动力学与数值模拟功能实验室).1993—2016年中国近海海平面时空变化趋势[J].海洋科学进展,2021,第2期
-
王鼎琦1,2,方国洪2,3,徐腾飞2,3,邱婷4(中国海洋大学海洋与大气学院;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区域海洋动力学与数值模拟功能实验室;国家海洋局东海预报中心).进入中国南海的黑潮脱落中尺度涡的特征 ——基于OFES模式数据[J].海洋科学进展,2021,第2期
-
庄圆,纪棋严,左军成,李直龙,罗凤云(浙江海洋大学海洋科学与技术学院).海平面上升对中国沿海地区极值水位重现期的影响[J].海洋科学进展,2021,第1期
-
舒思京1,2,孟俊敏1,2,张晰1,2,刘根旺1,2(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自然资源部海洋工程技术创新中心).基于简缩极化SAR的溢油检测与分类方法[J].海洋科学进展,2021,第1期
-
付尚生1,2,纪永刚1,黎明2,王祎鸣1(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中国海洋大学工程学院).地波雷达目标检测跟踪联合处理粒子滤波方法[J].海洋科学进展,2021,第1期
-
魏泽勋1,2,徐腾飞1,2,王永刚1,2,李淑江1,2,滕飞1,2(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区域海洋动力学与数值模拟功能实验室).印度尼西亚海潮致混合研究现状与展望[J].海洋科学进展,2021,第1期
-
李宇恒1,孙伟富2,曹凯翔2,孟俊敏2,张杰2(山东科技大学测绘科学与工程学院;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多源星载辐射计SST数据对比分析[J].海洋科学进展,2021,第1期
-
王方旗1,周兴华1,2,林旭波1,陶常飞1,崔力1,丁继胜1,梁冠辉1,董立峰1(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山东科技大学海洋科学与工程学院).浅地层剖面仪关键声学参数的检测技术研究[J].海洋科学进展,2021,第1期
-
穆浩然1,2,马小舟1,2,毛艳军1,2,高翔1,2(大连理工大学建设工程学部;海岸和近海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潜堤上规则波辐射应力的数值研究[J].海洋科学进展,2021,第1期
-
杨湘君1,崔雯瑶1,张蒙生2,陈晨1,于子山1(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生命学院;上海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胶州湾大型底栖动物生态学初步研究[J].海洋科学进展,2021,第1期
-
王颖超1,柳青青2,李洪平1,赵红3(中国海洋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青岛大学商学院;中国海洋大学数学科学学院).海表面盐度的高精度预测模型[J].海洋科学进展,2021,第1期
-
檀大林1,2,周济福1,2,王旭1(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流固耦合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工学院).海洋密度剖面模型及其适用性研究[J].海洋科学进展,2021,第1期
-
周生昌1,2,刘卫国1,3,宋振亚2,3,4,杨晓丹2,3(山东大学软件学院;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区域海洋动力学与数值模拟功能实验室;海洋环境科学和数值模拟自然资源部重点实验室).海洋环流模式NEMO的代码现代化[J].海洋科学进展,2021,第1期
-
杜星1,2,孙永福1,2,3,宋玉鹏1,2,张牧子1(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海洋地质过程与环境功能实验室;国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海底细粒土工程分类研究[J].海洋科学进展,2021,第1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