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先明(南开大学中国社会史中心暨历史学院).中国近代社会史研究的再思考[J].史学理论研究,2022,第5期
-
崔志海(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近代史研究所).晚清革命史和民族主义叙事体系再思考[J].史学理论研究,2022,第5期
-
刘悦斌(中共中央党校文史部).整顿乾坤岂偶然——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的启示[J].史学理论研究,2022,第5期
-
侯艾君(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互动与张力:中亚史学与俄罗斯史学[J].史学理论研究,2022,第4期
-
王立新(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印度研究中心).现代印度史学的谱系和趋向[J].史学理论研究,2022,第4期
-
张旭鹏(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理论研究所).“庶民研究”在拉美:对一种印度史学理念的跨文化考察[J].史学理论研究,2022,第4期
-
马敏(华中师范大学中国近代史研究所).论章开沅史学思想的特质[J].史学理论研究,2022,第4期
-
杨彦君(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海外关于七三一部队研究的焦点、视角与趋势[J].史学理论研究,2022,第4期
-
杨松涛(河南大学犯罪控制与刑事政策研究所).16—18世纪中国与英格兰乡村治理比较[J].史学理论研究,2022,第4期
-
张俊峰(山西大学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中国水利社会史研究的空间、类型与趋势[J].史学理论研究,2022,第4期
-
黄畅(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理论研究所).近二十年尼日利亚史学述评[J].史学理论研究,2022,第4期
-
陈其泰(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贯通古今 交光映衬——司马迁如何出色地实现“通古今之变”[J].史学理论研究,2022,第4期
-
魏崴(武汉大学历史学院).跨国、文化和种族视野下的美国冷战史研究——以达文波特《爵士乐外交》为中心的考察[J].史学理论研究,2022,第4期
-
李莹,李玉(南京大学中华民国史研究中心).语言文字与革命动员:“杨萧三谕”与《讨满洲檄》比较[J].史学理论研究,2022,第4期
-
张慧(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西方重农学派政治思想研究的历史嬗变[J].史学理论研究,2022,第4期
-
丁雨婷(北京大学土耳其研究中心).女性解放与凯末尔改革——基于土耳其女性史研究的考察[J].史学理论研究,2022,第4期
-
宋平明(北京物资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唐纳德·里奇的口述历史研究和实践[J].史学理论研究,2022,第4期
-
潘晓霞.《近代中国金融的非常与日常》[J].史学理论研究,2022,第4期
-
帕特里克·格里,吕昭,杨光(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民族的神话:欧洲的中世纪起源》[J].史学理论研究,2022,第4期
-
赵庆云(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历史学院).阶级理论与马克思主义史学[J].史学理论研究,2022,第3期
-
蔡青竹(浙江省重点智库全面从严治党研究中心).三个“历史决议”与中国共产党对历史经验的总结[J].史学理论研究,2022,第3期
-
谢辉元(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理论研究所).马克思主义中国通史撰述的早期探索[J].史学理论研究,2022,第3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