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孙瑜.《交流与纠葛——两千年中日关系史研究(秦汉至晚清)》[J].史学理论研究,2023,第5期
-
倪慧丽(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史学理论与史学史研究的新起点——第25届全国史学理论研讨会综述[J].史学理论研究,2023,第5期
-
常文相(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理论研究所).“大历史视阈下的国家治理”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J].史学理论研究,2023,第5期
-
刘开军(四川师范大学巴蜀文化研究中心、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中国近代史家赓续传统的三条路径[J].史学理论研究,2023,第4期
-
罗检秋(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学术社会史的理论特质与实践路径[J].史学理论研究,2023,第4期
-
张作成(东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当代西方历史理论中的“人类世”话语阐释[J].史学理论研究,2023,第4期
-
陈甜(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理论研究所).十年来历史虚无主义演变的理性审思[J].史学理论研究,2023,第4期
-
刘永祥(中国海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近代历史编纂新格局与传统文化应变力[J].史学理论研究,2023,第4期
-
付亮(暨南大学文学院历史学系).从社会史取径转向文化史进路——苏珊·卡兰特-纳恩的宗教改革史研究析论[J].史学理论研究,2023,第4期
-
兰梁斌(西北大学历史学院).在马克思主义史学之路上不懈开拓前行——张岂之与中国思想史研究访谈录[J].史学理论研究,2023,第4期
-
庄亚琼(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理论研究所).欧美《史记》《汉书》史表研究刍议——兼论中西古代史表书写的异同[J].史学理论研究,2023,第4期
-
王严(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院).20世纪七八十年代尼日利亚的史学危机及反思[J].史学理论研究,2023,第4期
-
武向平1,黄鸿山2(苏州大学社会学院、东亚历史文化研究中心;苏州大学社会学院).推进中国历史学“三大体系”建设的时代价值及意义——“中国历史学‘三大体系’建设学术论坛”综述[J].史学理论研究,2023,第4期
-
胡逢祥(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现代思想文化研究所、历史学系).中国史学传统及其近代转型之路[J].史学理论研究,2023,第4期
-
童杰(浙江省哲社重点研究基地宁波大学浙东文化研究院).中国史学近代化的一个缩影——以“浙东学派”概念的构建为中心[J].史学理论研究,2023,第4期
-
谢贵安(武汉大学历史学院).中国传统史学在史学近代转型中的中心地位[J].史学理论研究,2023,第4期
-
曹刚华,刘欣宇(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北魏起居注制度新探[J].史学理论研究,2023,第4期
-
王也扬(兰州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蒋大椿对唯物史观的研究[J].史学理论研究,2023,第4期
-
董成龙(重庆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留美时期林同济的中国东北史研究[J].史学理论研究,2023,第4期
-
陈鸿超(温州大学人文学院).东周史体的分衍与融合[J].史学理论研究,2023,第3期
-
燕永成(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试论北宋元祐时期的史学风气[J].史学理论研究,2023,第3期
-
王祁(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理论研究所).20世纪以来“夏代怀疑论”驳议[J].史学理论研究,2023,第3期
-
段金生1,蒋正虎2(云南民族大学科技处;云南民族大学民族学与历史学学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思想根基论析[J].史学理论研究,2023,第3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