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郑秀琴(天津师范大学).同枝异叶 雅俗共赏——从《聊斋志异》到聊斋俚曲[J].文学研究,2022,第1期
-
蒋义铮1,2,赵皙2(南京大学文学院;徐州工程学院人文学院).“言语共同体”的构建——论香港作家的跨语言书写[J].文学研究,2022,第1期
-
刘军华(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史志和目录学著作视角下家训体著作的性质与文类[J].文学研究,2022,第1期
-
赵寅君1,郭万金2(山西大学文学院;山西大学国学院).《诗》之为教:儒家文学教化的精神诠解[J].文学研究,2022,第1期
-
铃木阳一1,张韬2(神奈川大学;日本神奈川大学外国语学研究科中文系).日中文化交流的一个侧面——《西湖佳话》与津藩的治水事业[J].文学研究,2022,第1期
-
叶隽(同济大学人文学院).在“时代潮流”与“学术操守”之间——读1950年代的《德国文学简史》[J].文学研究,2022,第1期
-
刘晓旭(伊犁师范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院).赋诗与寻诗:唐宋诗中诗人自我的呈现[J].文学研究,2022,第1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