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廉欣悦,卜超群(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文化遗产科学认知与保护研究基地).以科学之笔共书气候环境变化的文明进程 ——气候环境与人类文明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J].中国科技史杂志,2023,第3期
-
王默(莱比锡大学东亚研究所;法国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科技外交视域下技术科学知识的流动 ——以中国兵器科学与技术学术谱系的形成与演化为中心[J].中国科技史杂志,2023,第3期
-
陈虹利1,刘海峰2,潜伟3(南京博物院;江苏科技大学科学技术史研究所;北京科技大学科技史与文化遗产研究院).明代遵化铁冶历史沿革新探[J].中国科技史杂志,2023,第2期
-
蓝贻茜1,张大庆1,2(北京大学科学技术与医学史系;北京大学医学人文学院).抗战时期北碚钩虫病的调查与防治(1940—1945)[J].中国科技史杂志,2023,第2期
-
徐思源,王哲然(清华大学科学史系).水运仪象台枢轮的两种复原方案探源[J].中国科技史杂志,2023,第2期
-
纪辰,褚龙飞(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技史与科技考古系).《崇祯历书》日食算法研究[J].中国科技史杂志,2023,第2期
-
朱一文(中山大学哲学系暨逻辑与认知研究所).重审元明之际中国数学的转变[J].中国科技史杂志,2023,第2期
-
奉湘宁,刘晓(中国科学院大学人文学院).冷战初期的国际科技交往——日内瓦和平利用原子能会议与中国[J].中国科技史杂志,2023,第2期
-
樊道智1,高策1,2,容志毅2,陈凤梅3(山西大学科学技术史研究所;广西民族大学科技史与科技文化研究院;内蒙古师范大学科学技术史研究院).广西上林民间炼硝制药探微[J].中国科技史杂志,2023,第2期
-
杨帆(北京天文馆).从星表看明末中西星象体系的“会通”[J].中国科技史杂志,2023,第2期
-
冯慧敏,刘娜娜,王昌(西北大学科学史高等研究院).庞加莱引入立方体流形动因探析[J].中国科技史杂志,2023,第2期
-
付邦红,方书佳,刘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技史与科技考古系).秘方的新生——安徽中草药群众运动中的断血流研发[J].中国科技史杂志,2023,第2期
-
吴军明,廖娆娆(景德镇陶瓷大学考古文博学院).科学技术史学科与社会发展——第四届全国高校科学技术史学科点联席会议纪要[J].中国科技史杂志,2023,第2期
-
董文凯1,2,熊卫民3(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技史与科技考古系;江苏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科技大学科技史与文化遗产研究院).低温技术在中国的早期发展及其对国防建设的影响(1953—1964)[J].中国科技史杂志,2023,第1期
-
管同1,张大庆1,2(北京大学医学图书馆;北京大学科学技术与医学史系).新中国抗生素工业的起步——苏联专家瓦西列夫与上海第三制药厂的建立[J].中国科技史杂志,2023,第1期
-
张瑶,王学志(中国科学技术馆).明代浑仪天常赤道环刻度之疑与析[J].中国科技史杂志,2023,第1期
-
金东英1,甄橙2(哈尔滨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北京大学医学人文学院).追寻先贤足迹 传承治学精神——首届医史高级师资进修班史料研究[J].中国科技史杂志,2023,第1期
-
陈璐1,张藜2(中国科学院大学人文学院;北京大学科学技术与医学史系).冷战背景下的科技与外交——周培源参与世界科学工作者协会的历史研究[J].中国科技史杂志,2023,第1期
-
金逸伦,夏如兵(南京农业大学中华农业文明研究院).民国时期金陵大学农学家群体结构研究[J].中国科技史杂志,2023,第1期
-
李忠明1,2,沈璐2(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科技史研究院).新中国常规探空仪的发展历程——李吉明工程师访谈录[J].中国科技史杂志,2023,第1期
-
柏航,苏湛(中国科学院大学人文学院).重审安培电动力公式的定量化研究过程[J].中国科技史杂志,2023,第1期
-
严弼宸(清华大学科学史系).20世纪科学史中的阿格里科拉:一项编史学考察[J].中国科技史杂志,2023,第1期
-
张馨月1,2,方一兵1(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学).猪胰岛素晶体结构测定项目之中英交流(1966—1973)[J].中国科技史杂志,2023,第1期
-
李学通(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后战争创伤:中央地质调查所的战后接收与复员[J].中国科技史杂志,2023,第1期
-
秦硕莟1,2,孙承晟2(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万卓志在中国的鸟类学研究(1894—1943)[J].中国科技史杂志,2023,第1期
-
章梅芳(北京科技大学科技史与文化遗产研究院).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性别与科学研究专委会2022年度学术论坛综述[J].中国科技史杂志,2023,第1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