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导航 | 学习空间 | 退出

期刊文章列表

  • 居其宏(中国音乐学院;南京艺术学院).论民族歌剧板腔体咏叹调创作的传承与发展[J].音乐研究,2022,第4期
  • 张闻捷1,王文轩1,2(厦门大学历史系;西藏民族大学民族研究院).晚商乐人刍议[J].音乐研究,2022,第4期
  • 叶春1,孔义龙2(华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华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论“钟体核心数据”对商周铙形制研究的意义[J].音乐研究,2022,第4期
  • 方雪扬(天津师范大学音乐与影视学院).上古石磬的类型和序列[J].音乐研究,2022,第4期
  • 孙海宁(河南大学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黄河文明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周代镈钟编列组合与器主身份等级研究[J].音乐研究,2022,第4期
  • 彭程(上海音乐学院音乐艺术研究所).有限移位模调式早期应用研究[J].音乐研究,2022,第4期
  • 肖桂彬(曲阜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新调性语境中的十二音技法在《旋螺丝》中的运用[J].音乐研究,2022,第4期
  • 姚亚平(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学系;浙江音乐学院音乐学研究所).中国歌剧的分类及其不同理念[J].音乐研究,2022,第4期
  • 胡晓东,谢佳丽(江西师范大学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学院中国音乐研究基地).流域音乐人类学钩撢:以川江流域为例[J].音乐研究,2022,第4期
  • 班丽霞(中央音乐学院).赫尔曼·达努泽“元音乐”概念的释例与解读[J].音乐研究,2022,第4期
  • 满新颖(厦门大学).论张若谷歌剧观的历史价值[J].音乐研究,2022,第4期
  • 马志飞(郑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论中国传统唱腔的腔音列原生性差异[J].音乐研究,2022,第4期
  • 李莉(武汉音乐学院).湖北冠礼仪式用乐的历时考察[J].音乐研究,2022,第4期
  • 赵仲明(云南艺术学院).区域音乐史编纂的方法与方向[J].音乐研究,2022,第4期
  • 王宁(苏州大学).南曲曲牌“排场”六论[J].音乐研究,2022,第3期
  • 朱国伟(杭州师范大学音乐学院).“中国实验音乐考古”研究方法初论[J].音乐研究,2022,第3期
  • 温鹏翔(廊坊师范学院音乐学院).河北省立女子师范学院音乐系史事考[J].音乐研究,2022,第3期
  • 张丹宇(哈尔滨音乐学院).唐学詠留法史料考[J].音乐研究,2022,第3期
  • 徐天祥(中国音乐学院).民歌如何写史? ——关于中国民歌史研究的思考[J].音乐研究,2022,第3期
  • 郭宾,张琴(山西大学音乐学院).康德与叔本华论音乐在艺术门类中的地位[J].音乐研究,2022,第3期
  • 姜瑞娟1,郎逸峰2(华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广州大学音乐舞蹈学院).中国风格中提琴曲的艺术表达 ——一个基于地域特色、音高组织、声音性格的观测[J].音乐研究,2022,第3期
  • 万紫燕(湖南理工学院中文学院).论《古乐苑》的编撰体例及其正乐观[J].音乐研究,2022,第3期
  • 汤斯惟(西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中国抗战大后方研究中心).抗战时期高等音乐师范教育研究[J].音乐研究,2022,第3期
  • 高贺杰(西安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学院中国音乐研究基地).声音宇宙观:民族音乐学研究中的转换与“内观”[J].音乐研究,2022,第3期
  • 柴世敏(淮阴师范学院音乐学院).从铭文标音出发进行曾侯乙编钟律制研究的路径是否可行?[J].音乐研究,2022,第3期
  • 孙懿凡(上海音乐学院).“4B”小提琴协奏曲中的声音动能与音响力场[J].音乐研究,2022,第3期
  • 谢天(中央音乐学院).阈境的幻视 ——林瑞玲中国题材作品的创作理念及技法研究[J].音乐研究,2022,第3期
  • 曹千禾,南鸿雁(浙江音乐学院).梅花歌舞团兴衰史[J].音乐研究,2022,第3期
  • 付麒睿(中央民族大学音乐学院).清代宫廷音乐机构蒙古音律处初探[J].音乐研究,2022,第3期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共有4页,转到 页

帮助 | 繁體中文 | 关于发现 | 联系我们

超星发现系统 Copyright©·powered by 超星

客服电话:4008236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