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导航 | 学习空间 | 退出

期刊文章列表

  • 张彤1,2,张立秋1,2,封莉1,2,刘永泽1,2,杜子文1,2,韩绮1,2(北京林业大学北京市水体污染源控制技术重点实验室;北京林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含固率和有机负荷对厨余垃圾厌氧消化性能及沼渣特性的影响[J].环境科学研究,2022,第11期
  • 李晓瑜1,王念1,刘慧文1,张增凯2(天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部;厦门大学环境与生态学院).京津冀地区NOx和VOCs协同减排成本及减排策略研究[J].环境科学研究,2022,第11期
  • 曹俐1,王梦瑶1,雷岁江2,董战峰3(上海海洋大学;上海电机学院;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基于准自然实验的生态转移支付政策环境效应评价[J].环境科学研究,2022,第11期
  • 胡映明1,2,3,王盼新2,3,付丽亚2,3,袁玥2,3,吴昌永2,3(西北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环境污染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环境标准与风险评估国家重点实验室).不同制备方法对铝基催化剂臭氧催化氧化的效果研究[J].环境科学研究,2022,第11期
  • 郑颖娟,刘军会,刘洋,马苏,周甲男(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环境信息研究所).2000—2018年鄂尔多斯市植被覆盖度变化及驱动因素分析[J].环境科学研究,2022,第11期
  • 宋晗睿1,2,徐勃3,王健2,王歆华2,韩斌2,王晓丽1,张楠2,耿春梅2(天津理工大学环境科学与安全工程学院;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环境基准与风险评估国家重点实验室;山东省淄博生态环境监测中心).我国典型工业城市夏冬季卤代烃来源解析与致癌风险[J].环境科学研究,2022,第11期
  • 莎日娜1,于明含1,2,丁国栋1,2,吴叶礼1,李嘉珞1,谭锦1(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学院水土保持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重点实验室;宁夏盐池毛乌素沙地生态系统国家定位观测研究站).沙质农田作物不同间作采收模式休耕期的防风效应[J].环境科学研究,2022,第11期
  • 郭敏1,王宗爽1,姜楠2,顾闫悦1,徐舒1,谭玉菲1,段小丽2(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环境标准研究所;北京科技大学能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基于中国人群暴露特征的污染物职业接触与环境空气浓度限值转换系数研究[J].环境科学研究,2022,第11期
  • 刘婉玉1,2,李珺1,2,王森1,2,袁琪1,2(西北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陕西省地表过程与环境承载力重点实验室;陕西西安城市生态系统定位观测研究站).玉米和小麦对城市污泥施用土壤中多氯联苯的吸收和传输特征[J].环境科学研究,2022,第11期
  • 李文君1,高健1,姜华1,李孟岩2,李江2,赵普生2,何连生1(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环境基准与风险评估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迈特高科技术有限公司).计算机控制扫描电镜技术(CCSEM)在大气颗粒物表征及源解析中的应用[J].环境科学研究,2022,第11期
  • 马苏,刘军会,康玉麟,刘洋,郑颖娟,周甲男(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环境信息研究所).鄂尔多斯市防风固沙功能时空变化及驱动因素分析[J].环境科学研究,2022,第11期
  • 许博1,2,徐晗1,2,赵焕1,2,张忠诚1,2,高洁1,2,李岳3,冯银厂1,2,史国良1,2(南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国家环境保护城市空气颗粒物污染防治重点实验室;中国气象局-南开大学大气环境与健康研究联合实验室;南开大学计算机学院).机器学习耦合受体模型揭示驱动因素对PM2.5的影响[J].环境科学研究,2022,第11期
  • 邓圣,胡宇晗,杨昱,韩旭,夏甫,肖翰,鞠天宇,吴叔璇,徐祥健,姜永海(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国家环境保护地下水污染模拟与控制重点实验室).金属有机框架材料吸附去除水中有机砷的研究进展[J].环境科学研究,2022,第11期
  • 温宥越1,2,于云江1,孙强1,向明灯1,董辰寅1,党垚1,杨剑1,2(生态环境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国家环境保护城市生态环境模拟与保护重点实验室).我国污染物健康风险毒性数据库构建研究[J].环境科学研究,2022,第11期
  • 童彤1,纪荣婷2,许秋瑾1,宋永会1,李小鸥3,张悦4(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湖泊水污染治理与生态修复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中农国盛(北京)环境生态工程有限公司;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水工业分会).活性污泥萃取液的安全性及对水稻苗期生长和土壤环境的影响[J].环境科学研究,2022,第11期
  • 吴志宇1,2,周革非1,陈慧敏3,汤佳2,谢章彰2,刘芳华2(烟台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广东省科学院生态环境与土壤研究所华南土壤污染控制与修复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广东省农业环境综合治理重点实验室;广东工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一株稻田土壤梭状芽孢杆菌的分离及其固氮产氢能力研究[J].环境科学研究,2022,第11期
  • 唐湘博1,张野1,曹利珍1,张嘉敏1,陈晓红1,2(湖南工商大学前沿交叉学院;中南大学商学院).中国减污降碳协同效应的时空特征及其影响机制分析[J].环境科学研究,2022,第10期
  • 杨静媛,张明,多玲花,肖圣,赵昱茜(东华理工大学测绘工程学院).江西省土地利用碳排放空间格局及碳平衡分区[J].环境科学研究,2022,第10期
  • 王兆峰,李竹,吴卫(湖南师范大学旅游学院).长江经济带不同等级城市碳排放的时空演变及其影响因素[J].环境科学研究,2022,第10期
  • 吕一铮1,曹晨玥1,田金平1,2,陈吕军1,2(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清华大学生态文明研究中心).减污降碳协同视角下沿海制造业发达地区产业结构调整路径研究[J].环境科学研究,2022,第10期
  • 黄儒霞1,钟秋萌1,吴晓慧2,廖程浩3,余亚东4,梁赛1(广东工业大学生态环境与资源学院大湾区城市环境安全与绿色发展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师范大学环境学院;广东省环境科学研究院粤港澳环境质量协同创新联合实验室广东省区域大气环境质量科学研究中心;华东理工大学商学院).广东省经济结构转型对协同减污降碳的影响[J].环境科学研究,2022,第10期
  • 杨延梅1,慕宗宇1,2,王菲2,杨玉飞2,杨金忠2,罗中力3,黄启飞2(重庆交通大学河海学院;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东曹株式会社有机材料研究所).螯合剂固化生活垃圾焚烧飞灰中重金属的机理研究进展[J].环境科学研究,2022,第10期
  • 王若男,何吉明,向秋实,熊杰,刘强,胥倩,任朝辉(四川省生态环境监测总站).沱江流域饮用水源地抗生素污染的时空变化、生态风险及人体暴露评估[J].环境科学研究,2022,第10期
  • 李少林,杨文彤(东北财经大学产业组织与企业组织研究中心).环境信息披露制度改革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测度研究[J].环境科学研究,2022,第10期
  • 梁为纲,赵晓丽,周凌峰,王晓蕾,汪霞(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环境基准与风险评估国家重点实验室).碳交易市场体系中的碳排放基准线:应用实践、研究进展与展望[J].环境科学研究,2022,第10期
  • 甘畅,王凯(湖南师范大学旅游学院).中国省际服务业碳排放空间网络结构及其驱动因素[J].环境科学研究,2022,第10期
  • 胡梦姗,叶长盛,董倩,刘彦(东华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长江中游省会城市碳足迹深度时空演变及其影响因素[J].环境科学研究,2022,第10期
  • 刘文晓1,2,3,夏天翔1,2,3,张丽娜1,2,3,贾晓洋1,2,3,朱笑盈1,2,3,梁竞1,2,3,蔡敏琦1,2,3(北京市生态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国家城市环境污染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污染场地风险模拟与修复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基于修复效果的污染土壤修复工程环境足迹分析[J].环境科学研究,2022,第10期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共有11页,转到 页

帮助 | 繁體中文 | 关于发现 | 联系我们

超星发现系统 Copyright©·powered by 超星

客服电话:4008236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