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导航 | 学习空间 | 退出

期刊文章列表

  • 欧阳修俊1,梁宇健2,周润伍2(玉林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广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部).中国式乡村教育现代化:内涵、价值与实现逻辑[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23,第4期
  • 王少媛1,刘博炜2(辽宁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辽宁大学法学院).人口老龄化背景下我国老年教育立法困境及法律体系构建[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23,第4期
  • 王天平1,2,闫君子2(西南大学基础教育研究中心;西南大学教育学部).新课标下数字教材建设的逻辑、体系及策略[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23,第4期
  • 钟柏昌,龚佳欣(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基于TRIZ的跨学科创新能力评价:试题编制与证实[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23,第4期
  • 兰岚(华东政法大学政府管理学院).中国式终身教育法治现代化的实践难点与行动策略[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23,第4期
  • 杨九民1,刘彩霞1,陈楼琪2,皮忠玲3(华中师范大学人工智能教育学部;深圳外国语学校(集团)宝安学校;陕西师范大学现代教学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教学视频中的描述性手势何以有效——手势学习策略及学习者空间能力的影响[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23,第4期
  • 沈苑,胡梦圆,范逸洲,汪琼(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可信赖人工智能教育应用的建设路径与现实启示——以英国典型举措为例[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23,第4期
  • 滕珺,江竹君,徐紫霄(北京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院).世界教育现代化的历史逻辑、现实挑战与中国方案[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23,第4期
  • 邱燕楠1,李政涛2(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华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挑战·融合·变革:“ChatGPT与未来教育”会议综述[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23,第3期
  • 宋灵青1,许林1,朱莎2,黎欢3(教育部教育技术与资源发展中心(中央电化教育馆);华中师范大学国家数字化学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华中师范大学人工智能教育学部).我国初中生数字素养现状与培育策略 ——基于东中西部6省市25032名初中生的测评[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23,第3期
  • 涂端午1,董倩2(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教育学院;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高质量发展的路径与策略[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23,第3期
  • 王靖1,巴安妮1,吴宝锁2(江南大学江苏高校“互联网+教育”研究基地;江南大学教务处).智能教学反馈的目标、机制与架构[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23,第3期
  • 董艳1,2,吴佳明1,赵晓敏1,张以欣3,顾培蒂4(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北京师范大学文理学院;北京师范大学未来教育学院).学习者内部反馈的内涵、机理与干预策略[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23,第3期
  • 徐显龙1,张琦慧1,张昱瑾2,申皓宁3(华东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系;中国福利会儿童教育传媒中心;南京市江宁区淳化中心小学).如何设计中小学生信息素养情境化测评[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23,第3期
  • 孔维梁1,于晓利1,韩淑云2,邓敏杰1(河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华中师范大学人工智能教育学部).人工智能赋能的可信同伴互评模型构建与验证[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23,第3期
  • 杨开城1,窦玲玉1,张慧星2(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培识(北京)技术有限公司).我们到底应该实现什么样的教育产业化[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23,第3期
  • 刘海燕(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育学系).OECD参与全球终身学习治理:时代轨迹、行动路径与现实影响[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23,第3期
  • 柴唤友1,陈丽1,郑勤华2,王辞晓3,王怀波4(北京师范大学远程教育研究中心;北京师范大学基础教育大数据应用研究院;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育技术学院;北京师范大学系统科学学院).技术赋能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进展、挑战与路向[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23,第3期
  • 张秀梅1,田萌萌2,黄慕雄3,鲍染1,许蔼铭1(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澳门城市大学教育学院;广东第二师范学院).能力提升工程2.0教师网络研修视频质量分析[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23,第3期
  • 杨成明1,和震2,3(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教育学院;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北京师范大学国家职业教育研究院).ICT何以赋能职业技术教育创新 ——基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系列政策与报告的分析[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23,第3期
  • 王佑镁1,王旦2,梁炜怡2,柳晨晨2(温州大学大数据与智慧教育研究中心主任;温州大学教育学院教育技术系).“阿拉丁神灯”还是“潘多拉魔盒”:ChatGPT教育应用的潜能与风险[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23,第2期
  • 许秋璇,吴永和(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育信息技术学系).教育数字化转型的驱动因素与逻辑框架——创新生态系统理论视角[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23,第2期
  • 陈丽1,何歆怡1,郑勤华2,王怀波3(北京师范大学远程教育研究中心;北京师范大学基础教育大数据应用研究院;北京师范大学系统科学学院).论终身学习的新哲学基础[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23,第2期
  • 于文浩,何佳绮,巩园园,刘璐(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育技术系).工作场所学习的数字化转型:关键行动与变革路径[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23,第2期
  • 潘军1,张运红2,李彪3,秦彬彬3(华南师范大学职业教育学院;华南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华南农业大学数学与信息学院).“手机”与“锄头”的较量:高素质农民移动学习的触发机制[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23,第2期
  • 王辞晓,刘文辉(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育技术学院).理解与表征群体认知的新视角:协作脚本中的角色互动[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23,第2期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共有3页,转到 页

帮助 | 繁體中文 | 关于发现 | 联系我们

超星发现系统 Copyright©·powered by 超星

客服电话:4008236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