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明德(西北师范大学).非虚构特质与文学性追求——论《瞻对》文本基调的反讽性[J].小说评论,2021,第5期
-
杨辉(陕西师范大学).气盛言宜——孙郁文章的“内”“外”工夫[J].小说评论,2021,第5期
-
杨丹丹(中山大学).革命遗产、世界观与历史的修补人——《民谣》的三个关键词[J].小说评论,2021,第5期
-
刘阳扬(苏州大学).后人类、赛博空间与铁屋幻境——略论韩松的“《医院》三部曲”[J].小说评论,2021,第5期
-
刘茸茸(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性别·寓言·乌托邦——刘慈欣《三体》中的文化启示与后人类想象[J].小说评论,2021,第5期
-
王德威(哈佛大学).史识与诗情——序《抒情传统论与中国文学史》[J].小说评论,2021,第5期
-
王斑(斯坦福大学).“后真实时代”的悲剧观——重读刘再复《鲁迅美学思想论稿》[J].小说评论,2021,第5期
-
朱萍(俄克拉荷马大学).王安忆的新上海故事:《富萍》中的女性和劳动[J].小说评论,2021,第5期
-
孙郁(中国人民大学).“思”与“诗”的互渗何以可能[J].小说评论,2021,第5期
-
陈培浩(福建师范大学).水墨现实主义和“厚”的历史书写——读王尧长篇小说《民谣》[J].小说评论,2021,第5期
-
来颖燕(《上海文学》杂志社).小说的调性和时间的棱镜——读王尧的《民谣》[J].小说评论,2021,第5期
-
王尧(苏州大学).鲁敏的“取景器”[J].小说评论,2021,第5期
-
马兵(山东大学).“绝望之为虚妄,正与希望相同”——鲁敏论[J].小说评论,2021,第5期
-
丛治辰(北京大学).作为“暗疾”的乡村——鲁敏的“东坝系列”与70后写作症候之一种[J].小说评论,2021,第5期
-
韩春燕,刘德瑜(渤海大学).当代边地文学的样态、精神与图景——以次仁罗布小说创作为例[J].小说评论,2021,第5期
-
郭佳音(浙江大学).“精神乡土”与异托邦——论李锐的“吕梁山”书写[J].小说评论,2021,第5期
-
顾玲玲(信阳师范学院).论毕飞宇小说中的女性成长困境及叙事呈现[J].小说评论,2021,第5期
-
李浩(河北师范大学).诞生于虚构,诞生于真实:比尔斯《鹰溪桥上》解读[J].小说评论,2021,第5期
-
吴俊(南京大学).孙郁:论学之文的“跨域”和“破界”[J].小说评论,2021,第5期
-
邱田(电子科技大学).史蕴诗心:在分裂中重建整体——长篇小说《民谣》的叙事伦理[J].小说评论,2021,第5期
-
戴潍娜(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八股,时文,与酱缸[J].小说评论,2021,第5期
-
刘洪霞(深圳市特区文化研究中心).论邓一光《人,或所有的士兵》的历史叙事[J].小说评论,2021,第5期
-
李寂荡(贵州省作协;贵州省期刊协会).李寂荡作品[J].小说评论,2021,第5期
-
杨惠珺(西安科技大学艺术学院).《山山水水总怡情》[J].小说评论,2021,第5期
-
丁帆(南京大学).在“变”与“不变”之间——以格非小说为蓝本剖析“先锋派”的沉浮[J].小说评论,2021,第4期
-
孙国亮,李斌(上海外国语大学).余华在德国的译介与接受研究[J].小说评论,2021,第4期
-
张莉(北京师范大学).重读《呼兰河传》:讲故事者和她的“难以忘却”[J].小说评论,2021,第4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