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林德宏(南京大学哲学系).技术对人的终极取代——人工智能技术的批判性思考[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3,第4期
-
欧阳志远(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物质文明与生态文明关系解析[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3,第4期
-
余谋昌(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黄河生命:河流生命伦理的哲学基础[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3,第4期
-
王治东,施政(东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新中国成立以来劳模精神内涵变迁及其当代启示[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3,第4期
-
王国聘(南京晓庄学院).环境伦理学研究的历史传统和时代使命[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3,第4期
-
卢风(清华大学生态文明研究中心).环境哲学为什么需要新实在论?[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3,第4期
-
程杰(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论我国瓜的文化[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3,第4期
-
孙百亮(长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生态危机的人性根源及其出路[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3,第3期
-
钮维敢(北京建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一带一路”遭遇地缘冷战思维挑战学术研究的现状与再构想[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3,第3期
-
黎华楠(南京林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双碳”目标下新发展格局的构建——基于马克思生态人文思想之启示[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3,第3期
-
牛淑贞(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近代东北北部地区木材资源的开发及商品化发展[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3,第3期
-
谢煜1,2,秦伟1(南京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南京林业大学中国特色生态文明建设与林业发展研究院).江苏省碳达峰预测与情景分析——基于STIRPAT模型[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3,第3期
-
王建明,金一帆(苏州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新道路的内涵与特征——基于生态哲学视野[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3,第3期
-
郭楚晗(云南大学经济学院).社会生态经济学多元主义主张与中国经济学建构[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3,第3期
-
刘希言(南开大学哲学院).以物观物:恰当自然审美的基本原则[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3,第3期
-
刘华军(贵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生息资本与生产的关系[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3,第3期
-
吕育晓(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罗宾·艾克斯利绿色国家政治理论探析[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3,第3期
-
卫欣(南京林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乡村传播:中国经验的再表达——《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农村社区现代传播体系建构研究》读后[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3,第3期
-
本刊编辑部.本刊声明[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3,第3期
-
卢卡斯·麦尔1,马西罗·阿劳杰2,杨通进3(格拉茨大学;里约热内卢州立大学;广西大学).新冠疫情与气候变化:论软约束与全球风险[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3,第2期
-
姚海涛(青岛城市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吕氏春秋》生态哲学思想探赜[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3,第2期
-
孙全胜(上海大学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研究中心).马克思空间生态异化现象批判的三重主题[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3,第2期
-
陈云,高佳萌(福建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新时代推进全球气候治理的内在逻辑及世界意义[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3,第2期
-
胡康,郑一卉(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新闻与传播学院).全球传播中电子媒介垃圾的危险性确证及其规治[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3,第2期
-
杨通进,李玉香(广西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近30年国内气候正义研究的三个阶段及展望[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3,第2期
-
王继创(山西大学哲学社会学学院).新陈代谢断裂与大地伦理学的经济主义批判——基于奥尔多·利奥波德《环河》的分析[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3,第2期
-
王瑞雄,李飞(北京林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在资本批判的视野下:奥康纳环境史思想探析[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3,第2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