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导航 | 学习空间 | 退出

期刊文章列表

  • 张立勤,杨思存,崔云玲,王成宝(甘肃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与节水农业研究所).不同水氮条件下垄膜沟灌玉米的产量及水分利用效应[J].甘肃农业科技,2021,第11期
  • 徐美蓉1,2,李晓蓉1,2,丁文姣1,2,陶海霞1,2,漆永红3,李婷1,2(甘肃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甘肃省农业科学院畜草与绿色农业研究所;甘肃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甘肃不同区域党参多糖含量的提取方法与生物活性研究[J].甘肃农业科技,2021,第11期
  • 李平(武威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大喇叭口期玉米田二斑叶螨成螨空间分布型及其抽样技术[J].甘肃农业科技,2021,第11期
  • 牛军强,尹晓宁,董铁,孙文泰,刘兴禄,马明(甘肃省农业科学院林果花卉研究所).间伐改形对陇东乔化密闭苹果园树体叶片及果实品质的影响[J].甘肃农业科技,2021,第11期
  • 周刚1,张建军1,樊廷录2,李尚中1,赵刚1,党翼1,王磊1(甘肃省农业科学院旱地农业研究所;甘肃省农业科学院).陇东旱塬全膜双垄沟播耐密植易机收玉米品种筛选试验初报[J].甘肃农业科技,2021,第11期
  • 李丽1,杨荣洲1,王富胜1,汪淑霞1,尚虎山1,荆彦民1,杜弢2(定西市农业科学研究院;甘肃中医药大学).施肥种类和不同追肥时期对当归生产效应的影响研究[J].甘肃农业科技,2021,第11期
  • 李雅洁(平凉市农业科学院).小麦人工杂交技术操作规程[J].甘肃农业科技,2021,第11期
  • 贾涛(吴忠市科信环境检测有限公司).基于灰色关联分析的宁夏中部旱区压砂地土壤质量评价[J].甘肃农业科技,2021,第11期
  • 耿亭1,2,余双双1,2,刘明娜1,2(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廊坊科研中试基地).中国农业科学院廊坊科研中试基地科普工作的实践与建议[J].甘肃农业科技,2021,第11期
  • 简咏梅,李奇(昌吉州气象局).昌吉市近50 年春播期浅层地温变化特征分析[J].甘肃农业科技,2021,第11期
  • 李平(武威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苗期娃娃菜田藜科藜属杂草空间分布型及其抽样技术研究[J].甘肃农业科技,2021,第11期
  • 李平(武威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小茴香田藜科藜属杂草空间分布型及其抽样技术[J].甘肃农业科技,2021,第11期
  • 苟作旺,王兴荣,张彦军,李玥,李永生,祁旭升(甘肃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大豆新品种陇中黄605选育报告[J].甘肃农业科技,2021,第11期
  • 李发康,魏宝融,缪平,崔国栋(甘肃建投生态建设集团有限公司).防雹网在现代苹果园中的应用及其影响综述[J].甘肃农业科技,2021,第11期
  • 许会军,林兴坤(甘肃种业有限公司).玉米新品种富康101选育报告[J].甘肃农业科技,2021,第11期
  • 王敏1,2,吕和平1,2,高彦萍1,2,吴雁斌1,2,张武1,2,梁宏杰1,2(甘肃省农业科学院马铃薯研究所;甘肃省马铃薯脱毒种薯(种苗)病毒检测及安全性评价工程中心).微生物菌肥在马铃薯疮痂病防治上的应用效果[J].甘肃农业科技,2021,第10期
  • 李红霞,汤瑛芳(甘肃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信息研究所).甘肃省城乡融合发展路径研究[J].甘肃农业科技,2021,第10期
  • 李平,魏建荣,唐宗云,曹莹,徐生海,杨芳兰,段峰(武威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设施育苗辣椒早疫病病株空间分布型及其抽样技术研究[J].甘肃农业科技,2021,第10期
  • 田新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草原总站).禁牧和休牧对草地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及其推进措施[J].甘肃农业科技,2021,第10期
  • 白贺兰,马小黎,李珂璟,任慧,杨城,王统勋(甘肃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信息研究所).基于DSSM-区位熵模型的西北民族地区产业结构与竞争力分析[J].甘肃农业科技,2021,第10期
  • 李平(武威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设施香菇绿霉病空间分布型及其抽样技术研究[J].甘肃农业科技,2021,第10期
  • 马正宝,刘铭,杜泽光,祈乐,魏兵强(甘肃农业大学园艺学院).辣椒外切多聚半乳糖醛酸酶基因家族的生物信息学分析[J].甘肃农业科技,2021,第10期
  • 李平1,赫嘉伟2(武威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陕西理工大学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民勤县蜜瓜田藜科藜属杂草空间分布型及其抽样技术[J].甘肃农业科技,2021,第10期
  • 郭岷江,罗照霞,王鹏,郭天顺,窦俊焕,颉炜清,李芳弟,齐小东,吕汰(天水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山旱地马铃薯新品种(系)引种比较试验[J].甘肃农业科技,2021,第10期
  • 曹世勤1,2,3,杨晓辉4,袁小平4,贾秋珍2,3,5,孙振宇2,3,5,王万军6,刘卫红7(甘肃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农业农村部国家植物保护甘谷观测实验站;农业部天水作物有害生物野外科学观测实验站;徽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甘肃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天水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甘谷试验站;甘肃省植保植检站).甘肃陇南徽成盆地小麦赤霉病发生原因与防控策略[J].甘肃农业科技,2021,第10期
  • 陈强1,2,田凤鸣1,2,何九军1,2,王永斌1,2,刘琼1(陇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陇南特色农业生物资源研究开发中心).陇南野生中华猕猴桃组培快繁体系的建立[J].甘肃农业科技,2021,第10期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共有11页,转到 页

帮助 | 繁體中文 | 关于发现 | 联系我们

超星发现系统 Copyright©·powered by 超星

客服电话:4008236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