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史学月刊》编辑部(《史学月刊》编辑部).敬告作者和读者[J].史学月刊,2023,第11期
-
赵万鑫(吉林大学东北亚研究中心).科技冷战与苏联核中心——以第1011研究所为例[J].史学月刊,2023,第10期
-
陈晓伟(复旦大学历史系).金初国史叙事与开国史知识的传播——关于收国、天辅建元问题[J].史学月刊,2023,第10期
-
谢乃和1,李腾2(东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暨世界文明史研究中心;东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从侯到霸:“曲沃代翼”对晋国霸主政治的形塑[J].史学月刊,2023,第10期
-
谢想云(四川文理学院).郭沫若国民生存论史学思想初探——以《中国古代社会研究》为中心[J].史学月刊,2023,第10期
-
胡卫清(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义和团史料叙事的多重面相[J].史学月刊,2023,第10期
-
察应坤(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文史哲》编辑部).“村治派”对近代中国乡村出路的理论思考[J].史学月刊,2023,第10期
-
周积明(湖北大学暨“湖北当代文化研究中心”).从道德批评到历史认识——宋至清关于三国正统书写者的评论转向[J].史学月刊,2023,第10期
-
桑兵(浙江大学历史学院).继续义和团研究的理念与取径[J].史学月刊,2023,第10期
-
章清(复旦大学历史学系、文史研究院).“多个世界”的回响:影响义和团运动走向的多重因素[J].史学月刊,2023,第10期
-
张皓(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青海师范大学历史学院).英印吞并锡金与中国政府的应对(1890-1950)[J].史学月刊,2023,第10期
-
苏俊林(西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论秦汉二十等爵制的终结[J].史学月刊,2023,第9期
-
朱露川(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史学理论与史学史研究中心).“书事”新论:范畴、恒理及其他[J].史学月刊,2023,第9期
-
梁茂信1,任慈2(东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美国研究所;厦门大学历史与文化遗产学院).“交流”之外:当代美国吸引国际留学生的多重用意与问题[J].史学月刊,2023,第9期
-
徐义华(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研究所).早期文献中的文本引用与中国早期史学的人本化[J].史学月刊,2023,第9期
-
李强(福建师范大学社会历史学院).唐宋之际官人职役制度的演变[J].史学月刊,2023,第9期
-
陈安民(西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史通·采撰》论历史撰述之得失[J].史学月刊,2023,第9期
-
刘开军(四川师范大学巴蜀文化研究中心、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关于《史通·探赜》的三重探赜[J].史学月刊,2023,第9期
-
瞿林东(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北京师范大学史学理论与史学史研究中心).“物有恒准,而鉴无定识”再认识[J].史学月刊,2023,第9期
-
阎盛国(山东师范大学齐鲁文化研究院).融兵学于史学:朝鲜王朝徐命膺史学编纂理念初探[J].史学月刊,2023,第9期
-
成棣(中国历史研究院历史研究杂志社).章太炎组建统一党史事考论[J].史学月刊,2023,第9期
-
舒建中1,2,李婷婷1(南京大学历史学院;南京大学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中美文化研究中心).美国与战后国际海洋制度的缘起(1945—1958)[J].史学月刊,2023,第9期
-
吕成震(鲁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从分设到兼管:明代都察院十三道的运作体制及其演变[J].史学月刊,2023,第9期
-
乔松林,何磊(山西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名家的偃兵思想及其流变[J].史学月刊,2023,第8期
-
张广翔,高腾(吉林大学东北亚研究中心).1939—1943年苏联核裂变理论研究工作述论[J].史学月刊,2023,第8期
-
戴超武(云南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粮食、外交与边界——中国取道印度转运大米进藏的若干重要史实和意义(1951—1953)[J].史学月刊,2023,第8期
-
牛继清(淮北师范大学安徽文献整理与研究中心).正统与篡逆:正史数序纪日与历史书写[J].史学月刊,2023,第8期
-
单敏捷(湖南大学岳麓书院).孙吴权臣执政与“政治性格”[J].史学月刊,2023,第8期
-
曹循(西北大学历史学院).明代京营制度新探[J].史学月刊,2023,第8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