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导航 | 学习空间 | 退出

期刊文章列表

  • 于淼(深圳市光明区第二中学).以美育德,塑造时代新人——以深圳市光明区第二中学的实践为例[J].中国艺术,2022,第A1期
  • 罗朝宣(深圳市南山区前海港湾学校).重构学习空间 促进深度学习——以深圳市南山区前海港湾学校为例[J].中国艺术,2022,第A1期
  • 罗海川(深圳市福田区上步小学).线上教学下的“乐夜弦音”[J].中国艺术,2022,第A1期
  • 李元琳(深圳市福田区福田中学).浅谈家校沟通的美育策略[J].中国艺术,2022,第A1期
  • 廉茉,衣俊峰(深圳实验学校高中部).共赴一场与艺术的约会[J].中国艺术,2022,第A1期
  • 沈珉1,陶思佳2(浙江工商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中国美术学院设计艺术学院).基于中国“最美的书”赛事谈中国书籍的整体设计[J].中国艺术,2022,第6期
  • 张馥玫(北京印刷学院设计艺术学院).论可触与共情的纸书之美——莱比锡“世界最美的书”等评奖有感[J].中国艺术,2022,第6期
  • 孙俐1,张磊2(上海东海职业技术学院;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近代中文字体设计的技术标准与审美认同[J].中国艺术,2022,第6期
  • 易平1,程瑶2(四川美术学院艺术教育学院;重庆移通学院艺术传媒学院).消费侧语境下重庆地区博物馆文创产品品牌塑造[J].中国艺术,2022,第6期
  • 佟丽华(内蒙古艺术学院新媒体学院).蒙古文字形的多元性来源与转化研究[J].中国艺术,2022,第6期
  • 刘恒(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书法艺术中心).从容自信 与古为新——张建平和他的篆刻艺术[J].中国艺术,2022,第6期
  • 杨舒蕙(台州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内容与形式统一:书籍设计的诗学[J].中国艺术,2022,第6期
  • 王发堂,韩雨菲(武汉理工大学土木与建筑学院).理智与情感——对当代“丑陋建筑”现象之研究[J].中国艺术,2022,第6期
  • 王国彬,马小禹(北京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吾心安处是家乡——拟像与仿真语境下的空间生产与环境设计[J].中国艺术,2022,第6期
  • 李尔尘,孙海婴,谭亚国(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艺术设计学院).预设与生成:教育信息化2.0时代背景下的艺术设计类专业教学资源体系建设与常态应用机制初探[J].中国艺术,2022,第6期
  • 杨淳,周唯为(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艺术设计学院).馆校企共建“一中心、三融合、四保障”的中华传统美德教育课程——以“产品(系列文创礼品)项目设计”课程为例[J].中国艺术,2022,第6期
  • 罗曼,李兵彩.方寸之间见天下——篆刻艺术家张建平访谈[J].中国艺术,2022,第6期
  • 王玥(香港岭南大学文学院).“中国风”研究的梳理与评述[J].中国艺术,2022,第6期
  • 单睿,马宁(云南艺术学院美术学院).藻井中的莲花图式与象征[J].中国艺术,2022,第6期
  • 林自栋(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绘画系;中央民族大学美术学院).艺术家作品选[J].中国艺术,2022,第6期
  • Chinese Art editorial department.设计有度 文质兼美[J].中国艺术,2022,第6期
  • 张洁宁(南京艺术学院艺术研究院).《太平御览》《事物纪原》中的造物艺术史观[J].中国艺术,2022,第5期
  • 桂元龙,向姝胤(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艺术设计学院).高职本科艺术设计类专业人才培养探析[J].中国艺术,2022,第5期
  • 周坤,伏波(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艺术设计学院).共生理论视域下面向粤港澳大湾区产业的用户体验实训基地建设路径研究[J].中国艺术,2022,第5期
  • 汤子馨,姚翔翔,冯文婷(南京艺术学院设计学院).具身视角下儿童3D打印义肢设计探索[J].中国艺术,2022,第5期
  • 牟晓林(中国艺术研究院工艺美术研究所).“他者想象”中的“中国白”——17—18世纪外销欧洲的德化白瓷与中西文化交融[J].中国艺术,2022,第5期
  • 马宁,单睿(云南艺术学院美术学院).形变与象征——欧洲文艺复兴绘画中的芍药及中式牡丹形态[J].中国艺术,2022,第5期
  • 罗曼,李兵彩(人民美术出版社;中国宜兴陶瓷博物馆).紫砂艺术为何令人着迷——中国紫砂艺术家眭龙俊访谈[J].中国艺术,2022,第5期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共有5页,转到 页

帮助 | 繁體中文 | 关于发现 | 联系我们

超星发现系统 Copyright©·powered by 超星

客服电话:4008236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