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导航 | 学习空间 | 退出

期刊文章列表

  • 马峰1,王润华2(云南大学文学院;马来西亚南方大学学院).“鲁迅在东南亚”的社会影响与历史重述[J].世界华文文学论坛,2021,第2期
  • 郑少茹(闽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林语堂对“文复运动”的批判及中华传统文化的反思[J].世界华文文学论坛,2021,第2期
  • 戴瑶琴(大连理工大学中文系).《流俗地》“在地”书写的方法[J].世界华文文学论坛,2021,第2期
  • 凌逾(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华南师范大学粤港澳大湾区跨界文化研究中心).陆岛诗人纯诗圆诗的策略和特质* ——《圆桌诗刊》资料整理及其诗歌研究[J].世界华文文学论坛,2021,第2期
  • 赵稀方(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另一种左翼* ——《盘古》研究[J].世界华文文学论坛,2021,第2期
  • 乐琦(中国传媒大学).《大众文艺丛刊》的文化领导权与文本传播[J].世界华文文学论坛,2021,第2期
  • 黄敏(阜阳师范大学文学院).黎紫书《推开阁楼之窗》的叙事策略[J].世界华文文学论坛,2021,第2期
  • 陈力君(浙江大学中文系).灵光,在暗黑处 ——从《流俗地》中的古银霞谈起[J].世界华文文学论坛,2021,第2期
  • 余小梅1,李彦2(安庆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滑铁卢大学孔子学院).中国诗歌与海外双语小说创作 ——对话加拿大华裔双语作家李彦[J].世界华文文学论坛,2021,第2期
  • 翟业军(浙江大学中文系).锡都就是锡都,马华就是马华 ——论黎紫书《流俗地》[J].世界华文文学论坛,2021,第2期
  • 韩宇瑄(江南大学人文学院).细腻中见大气象 ——论黎紫书《流俗地》的叙事品格[J].世界华文文学论坛,2021,第2期
  • 徐德明(扬州大学文学院).走出黑暗求光明 ——《流俗地》银霞和市井女人们[J].世界华文文学论坛,2021,第2期
  • 周艳(闽南师范大学).张爱玲后期小说对“娜拉”形象的再书写[J].世界华文文学论坛,2021,第2期
  • 江少川1,2,黄宗之3(美国洛杉矶华文作家协会;北美华人作家协会;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社会热点话题与《艰难抉择》的创作历程 ——对话美华作家黄宗之[J].世界华文文学论坛,2021,第2期
  • 刘玉杰(闽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史铁生与尼采:从真实之境到美善之路[J].世界华文文学论坛,2021,第2期
  • 翟业军(闽南师范大学文学院).主持人语[J].世界华文文学论坛,2021,第2期
  • 白杨(暨南大学文学院;暨南大学海外华文文学与华语传媒研究中心).“唤醒”文本中的历史:张松建的海外华文文学研究[J].世界华文文学论坛,2021,第1期
  • [马来西亚]曾维龙(厦门大学;马来西亚拉曼大学中华研究院).文学场域的严肃与通俗 ——论马来西亚20世纪70年代《南洋商报》副刊[J].世界华文文学论坛,2021,第1期
  • 张松建(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中文系).王啸平:冷战年代的归侨作家[J].世界华文文学论坛,2021,第1期
  • 徐榛(扬州大学文学院).“老调”如此“新谈” ——论朵拉微型小说爱情叙事内涵与写作策略[J].世界华文文学论坛,2021,第1期
  • 苏文健1,张松建2(华侨大学文学院;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中文系).文心的追寻:访谈南洋理工大学张松建教授[J].世界华文文学论坛,2021,第1期
  • 易淑琼(暨南大学图书馆世界华侨华人文献馆).新加坡华人作家的中国叙事 ——以潮籍作家蓉子的中国在地书写为例[J].世界华文文学论坛,2021,第1期
  • 金传胜(扬州大学文学院).郁达夫南洋时期的三次演讲[J].世界华文文学论坛,2021,第1期
  • 陈美霞(福建社会科学院文学所).消费社会与现代性反思 ——重读《人间》杂志[J].世界华文文学论坛,2021,第1期
  • 张立本(闽南师范大学文学院).《人间》前缘的思想与实践刍论* ——以陈映真的报导文学(1976—1983)为线索[J].世界华文文学论坛,2021,第1期
  • 王文艳(广东工业大学通识教育中心).中国立场、西方话语与地方性知识:叶灵凤与《香港方物志》的写作[J].世界华文文学论坛,2021,第1期
  • 李英华(南方医科大学外国语学院).苏童短篇小说的创作渊源和英译传播[J].世界华文文学论坛,2021,第1期
  • 马海洋(南京大学中国新文学研究中心).青年故事与“国族寓言”:陈映真20世纪60年代的小说创作[J].世界华文文学论坛,2021,第1期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共有3页,转到 页

帮助 | 繁體中文 | 关于发现 | 联系我们

超星发现系统 Copyright©·powered by 超星

客服电话:4008236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