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导航 | 学习空间 | 退出

期刊文章列表

  • 王艺璇(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乡村治理何以有效:农民的理解与期盼[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第4期
  • 贺聪志,王莎莎,赵泽阳(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生态宜居的微观实践与农民叙事[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第4期
  • 陈军亚1,张鑫2(华中师范大学政治学部中国农村研究院;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内生责任: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的现代国家建构逻辑[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第4期
  • 可靖涵(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产业兴旺的农民解读与现实困境[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第4期
  • 刘娟,张森,卜斯源(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乡村振兴研究述评与反思[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第4期
  • 王颖异1,邓燕华2(西南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南京大学社会学院).承诺的差异:运动式治理中的个体参与程度[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第4期
  • 任路(华中师范大学政治学部中国农村研究院).国家化、民族性与基层治理结构演化——基于广西壮族社会历史调查资料中“寨老制”的研究[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第4期
  • 李华胤(华中师范大学政治学部中国农村研究院).仪表整合:现代国家对农民的生活性渗透与地方建构——基于县域“剪短发”口述资料的分析[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第4期
  • 吴春宝(吉林大学行政学院;华中师范大学政治学部;中国农村研究院).田野政治学的“国家化”概念:建构脉络及其基本策略[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第4期
  • 赵杰翔1,朱健刚1,2(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社会学系;南开大学中国社区建设研究中心).乡村的教育“士绅化”——以一个华南村庄为例[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第4期
  • 石鼎(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从遗产保护的整体框架看农业文化遗产的特征、价值与未来发展[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第3期
  • 卢成仁(厦门大学社会与人类学院).农业文化遗产研究的五个层面及其方法论问题:社会科学的视角[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第3期
  • 张灿强,林煜(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农业景观价值及其旅游开发的农户利益关切[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第3期
  • 陈加晋1,卢勇2(南京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南京农业大学中国农业遗产研究室).中国农业文化遗产事业:时代转向及历史方位[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第3期
  • 伽红凯,陈晖(南京农业大学人文与社会发展学院).GIAHS农业文明互鉴的理论逻辑、实践探索与路径思考[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第3期
  • 胡梦茵(浙江财经大学法学院).农业文化遗产中的多元伦理主体与伦理实践[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第3期
  • 肖云泽(浙江工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移动农业与山地社会的国家 ——浙西南山区香菇生计的生成与文化遗产化研究[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第3期
  • 汪德辉(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结构性传续与社会再生产 ——哈尼稻作梯田系统传统节庆的形态和价值[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第3期
  • 托比亚斯·普利宁格,郭天禹(德国哥廷根大学;德国哥廷根大学农业经济与乡村发展系).社会-生态系统研究的演变与跨学科的可持续景观保护 ——托比亚斯·普利宁格教授访谈录[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第3期
  • 于哲(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从文化扶贫到社区营造:陕西佳县泥河沟村的实践路径[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第3期
  • 李正元(兰州大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培育基地/历史文化学院).栖居与消费的联结:扎尕那农林牧复合系统景观营造逻辑[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第3期
  • 陈俞全(中国农业大学全球食物经济与政策研究院).农业文化遗产参与农食系统转型的现实意义与关键议题[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第3期
  • 周恩宇1,2,刘梅3(贵州大学中国西部发展能力研究中心;贵州大学贵州基层社会治理创新高端智库;贵州大学经济学院).以“林”为“生” ——一项西南山地人工营林系统的历史人类学研究[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第3期
  • 张青仁1,包媛媛2(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北京城市学院国际文化与传播学部).四座楼麻核桃的“盲盒交易”与团结经济的生成①[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第3期
  • 焦长权(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从乡土中国到城乡中国:上半程与下半程[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第2期
  • 罗昊(华中科技大学社会学院暨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功能性嵌入:新时期乡村监督体系的组织运行机制 ——基于鄂东南S镇纪检监察机构改革的实践考察[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第2期
  • 王卫东1,申奥1,郭帅安1,白云丽2(北京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性别角色观念与农村女性创业[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第2期
  • 曹海林,王真真(河海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项目难以真正“进村入户”的生成机理及治理路径 ——基于L乡生物质取暖项目的案例分析[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第2期
  • 孙敏(湖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大户时代“农业治理共同体”的生成逻辑及启示 ——基于安徽省郎溪县农业变迁的思考[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第2期
  • 何毅(华中科技大学社会学院).“共谋俘获”:项目调整中的基层政府行为研究①[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第2期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共有4页,转到 页

帮助 | 繁體中文 | 关于发现 | 联系我们

超星发现系统 Copyright©·powered by 超星

客服电话:4008236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