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勇1,曹宁宁2,张剑飞1,吴建梅1,胡光荣1,李林波1,石洪康1,叶晶晶1(四川省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四川省南充蚕种场).桑黄的人工栽培及药用功效研究进展[J].蚕学通讯,2023,第3期
-
杨明英(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蚕茧贮运与加工岗位).推进蚕丝蛋白生物材料产业化落地,助力蚕桑资源高值化发展[J].蚕学通讯,2023,第3期
-
李春秋(四川省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蚕种场).“流水式养蚕”布局推广应用中的问题与改进建议[J].蚕学通讯,2023,第3期
-
韦师妮,廖乃有,梁小静,于永霞,莫炳巧,虞崇江,黄尚勇,莫柳静(广西壮族自治区蚕业技术推广站).浅谈桑树在广西石漠化地区生态治理中的应用[J].蚕学通讯,2023,第3期
-
李韦足1,陈张晴1,蒋谨宇1,张璐璐1,周贤1,张力曼1,宾荣佩2,李春华1,3,4(广西民族大学经济学院;广西民族大学数字经济与人口发展研究中心;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广西壮族自治区蚕业技术推广站).乡村振兴背景下广西的蚕桑产业竞争力影响因素分析[J].蚕学通讯,2023,第3期
-
刘学斌1,杨胜2,徐开遵1(广西大学农学院;广西铜鼓寨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广西的蚕桑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J].蚕学通讯,2023,第3期
-
陈佳婧1,2,任杰群1,郑章云1(重庆三峡农业科学院;重庆三峡学院).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减少“台湾长果桑”落果的试验初报[J].蚕学通讯,2023,第3期
-
张剑飞(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蚕养殖设施设备岗位).科技服务赋能地方蚕桑产业高质量发展[J].蚕学通讯,2023,第3期
-
周成伟(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苏北综合试验站).江苏省蚕桑高质量发展现场推进会议在苏北综合试验站射阳示范县召开[J].蚕学通讯,2023,第3期
-
丁天龙(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和田综合试验站).和田综合试验站与湖州综合试验站将携手推进新疆蚕桑产业高效发展[J].蚕学通讯,2023,第3期
-
林强(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高产优质品种改良岗位).“多倍体果桑种质创新及利用”获2022年度广西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J].蚕学通讯,2023,第3期
-
罗国庆(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广州综合试验站).果桑新品种“粤椹201”通过广东省非主要农作物新品种评定[J].蚕学通讯,2023,第3期
-
黄平(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红河综合试验站).抗褐斑病桑树新品种“云桑9号”通过云南省非主要农作物品种专家现场鉴评[J].蚕学通讯,2023,第3期
-
童晓玲(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高产优质品种改良岗位).家蚕泛基因组研究论文荣获第十届中国畜牧科技论坛“牧原杯”优秀论文奖[J].蚕学通讯,2023,第3期
-
张升祥(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人工饲料岗位).原蚕全龄人工饲料育生产小试获得成功[J].蚕学通讯,2023,第3期
-
张建华(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土肥水管理岗位).产业技术体系间协同推进桑枝食用菌产业做大做强[J].蚕学通讯,2023,第3期
-
张友洪(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南充综合试验站).科技创新助力四川蚕桑产业多元融合发展[J].蚕学通讯,2023,第3期
-
王庆忠,罗朝斌,凃祥敏,冯世华(贵州省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延长柞蚕蛾产卵时间提高制种量的试验简报[J].蚕学通讯,2023,第3期
-
陈艳玲,赵爱春(资源昆虫高效养殖与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西南大学);农业农村部蚕桑生物学与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西南大学蚕桑纺织与生物质科学学院).基于网络环境下《分子生物学》课程教学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与评价机制的探究[J].蚕学通讯,2023,第3期
-
张金叶(重庆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遗传学实验》课程考核体系的重构与评价[J].蚕学通讯,2023,第3期
-
黄晶晶1,唐慈1,2,郭海霞2,张建华1,王谢1(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成都师范学院).种养分离对蚕桑产业绿色发展的潜在意义探析[J].蚕学通讯,2023,第3期
-
易世雄1,2,3,邱立彬1,蒲云飞4,冉擘力4(资源昆虫高效养殖与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西南大学);西南大学蚕桑纺织与生物质科学学院;纺织纤维及制品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重庆市人民医院).聚乳酸/丝素共混膜的药物释放性能研究[J].蚕学通讯,2023,第3期
-
《蚕学通讯》编辑部.著作权声明[J].蚕学通讯,2023,第3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