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导航 | 学习空间 | 退出

期刊文章列表

  • 李治安(南开大学历史学院).元太宗朝汉军万户整编新探[J].历史研究,2022,第4期
  • 顾少华(苏州科技大学历史学系).“华盛顿形象”与清末革命话语的建构[J].历史研究,2022,第4期
  • 王毅(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共党史教研部).主义、组织与群众: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的特质[J].历史研究,2022,第4期
  • 金寿福(复旦大学历史学系).文明兴衰视野下的“海上民族”考论[J].历史研究,2022,第4期
  • 艾仁贵(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从“陆地三分说”看欧洲中心主义下的洲际想象[J].历史研究,2022,第4期
  • 孟楷卓,于子轩(北京大学历史学系).以室点密为中心再探突厥早期史[J].历史研究,2022,第4期
  • 程平山(南开大学历史学院).“共和行政”历史再解读[J].历史研究,2022,第4期
  • 王延中(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民族学系).正确认识中华民族历史观[J].历史研究,2022,第3期
  • 刘正寅(云南大学历史与档案学院).中国历史上华夏认同的演进与升华[J].历史研究,2022,第3期
  • 邱靖嘉(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超越北南”:从中枢体制看辽代官制的特性[J].历史研究,2022,第3期
  • 廖文辉(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咸同之际新疆地区的协饷运作与财政困局[J].历史研究,2022,第3期
  • 刘文明(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大清帝国”概念流变的考察[J].历史研究,2022,第3期
  • 李腾(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世界史系).秩序重构下的11—12世纪欧洲政教之争[J].历史研究,2022,第3期
  • 马晓林(南开大学历史学院).元朝太庙祭祀中的“国礼”因素[J].历史研究,2022,第3期
  • 晁福林(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大夷”之力:中华民族形成过程的重要进阶[J].历史研究,2022,第3期
  • 王尔(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光武“受命”与永平制礼[J].历史研究,2022,第3期
  • 蔺志强(暨南大学文学院历史学系).中古英格兰特许状伪造及王权应对[J].历史研究,2022,第3期
  • 楼劲.魏晋南北朝儒学的发展[J].历史研究,2022,第3期
  • 杨崧愉(复旦大学历史学系).英国流亡者与美国建国初期的党争[J].历史研究,2022,第3期
  • 高翔.明清时期“闭关锁国”问题新探[J].历史研究,2022,第3期
  • 游自勇(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弃常为妖”:中古正史《五行志》的灾异书写[J].历史研究,2022,第2期
  • 左玉河(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历史学院;中国历史研究院左玉河工作室).中国社会史论战与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崛起[J].历史研究,2022,第2期
  • 陈峰(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社会形态理论视阈下的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J].历史研究,2022,第2期
  • 王静雅(南方医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清末财政纾困筹策失败探析[J].历史研究,2022,第2期
  • 黄艳红(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世界史系).法国大革命时期古典形象的演变[J].历史研究,2022,第2期
  • 李恭忠(南京大学学衡研究院暨中华民国史研究中心).梁启超的“中国史”自觉及其限度[J].历史研究,2022,第2期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共有3页,转到 页

帮助 | 繁體中文 | 关于发现 | 联系我们

超星发现系统 Copyright©·powered by 超星

客服电话:4008236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