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导航 | 学习空间 | 退出

期刊文章列表

  • 杜明哲1,2,鲁坦1,3,朱玉周1,2,廖荣伟4,房小怡4(中国气象局河南省农业气象保障与应用技术重点开放实验室;河南省气象服务中心;河南省气象台;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1961—2019年河南秋季连阴雨天气气候特征分析[J].气象与环境学报,2021,第4期
  • 高琦1,2,3,徐明3(武汉中心气象台;长江流域气象中心;中国气象局武汉暴雨研究所暴雨监测预警湖北省重点实验室).2019年长江中下游伏秋连旱的异常特征分析[J].气象与环境学报,2021,第4期
  • 陈妮娜1,2,纪瑞鹏1,2,米娜1,2,张淑杰1,2,于文颖1,2,方缘3,张玉书1,2(中国气象局沈阳大气环境研究所;辽宁省农业气象灾害重点实验室;中国气象局干部培训学院辽宁分院).春玉米生长发育、产量和籽粒品质对减量施氮的响应[J].气象与环境学报,2021,第4期
  • 桂海林1,秦贺2,赵培涛3,王飞4,唐志军5,王继康1,朱媛媛6,褚旸晰7(国家气象中心;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气象台;中国气象局气象探测中心;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91876部队气象台;中国环境监测总站;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2018年春季北京一次沙尘天气边界层特征及来源分析[J].气象与环境学报,2021,第4期
  • 王秀萍1,李燕1,张悦2,赛瀚1,李潇潇1(大连市气象台;大连市气象信息中心).2018年盛夏大连地区极端高温干旱天气环流特征及成因分析[J].气象与环境学报,2021,第4期
  • 曹经福1,2,杨艳娟1,3,郭军3,陈靖1,2(天津市海洋气象重点实验室;天津市气象科学研究所;天津市气候中心).天津市短时暴雨雨型时空分异及其对城市内涝的影响[J].气象与环境学报,2021,第4期
  • 邹耀仁,王赟,王淑一,徐丹(大连市防雷减灾中心).基于卫星资料的大连地区强对流天气闪电活动特征[J].气象与环境学报,2021,第4期
  • 王赛頔1,阎琦2,王晓丽1,腾方达2(辽宁省气象服务中心;辽宁省气象台).辽宁地区一次罕见大雾天气成因分析[J].气象与环境学报,2021,第4期
  • 张博1,于超1,黄威1,陈传雷2(国家气象中心;辽宁省气象灾害监测预警中心).欧亚持续性阻塞对6月大兴安岭地区气温和降水的影响及气温的前兆信号研究[J].气象与环境学报,2021,第4期
  • 许敏(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数理与统计学院).中国长三角地区PM2.5时空分布数值模拟研究[J].气象与环境学报,2021,第4期
  • 金巍1,2,刘卫华3,李晶4,康晓玉1(鞍山市气象局;中国科学院空间天气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大连气象信息中心;辽宁省气象信息中心).1951—2017年鞍山市气温变化特征及城市热岛变化[J].气象与环境学报,2021,第4期
  • 刘艳杰,王清川,许敏,周贺玲(廊坊市气象局).2019年5月北京一次强降水超级单体特征及成因分析[J].气象与环境学报,2021,第4期
  • 代玉田,杨学斌(德州市气象局).2018年冬季鲁西北大气污染特征及影响因子分析[J].气象与环境学报,2021,第4期
  • 兰辉1,于佳卉1,曹经福2,刘玉坤3,孙玫玲1,黄鹤4(天津市气象服务中心;天津市气象科学研究所;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天津市气候中心).天津地区用电量与气温的非线性响应关系研究[J].气象与环境学报,2021,第4期
  • 王凯1,2,周丽雅3,鞠晓雨1,程向阳1(安徽省气象灾害防御技术中心;大气科学与卫星遥感安徽省重点实验室;蚌埠市气象局).2011—2019年中国长江三角洲区域闪电时空分布特征[J].气象与环境学报,2021,第4期
  • 张晋广,赵姝慧,刘旸,孙丽,单楠,张铁凝,张梦佳(辽宁省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一次东北冷涡云降水垂直结构特征分析[J].气象与环境学报,2021,第4期
  • 程攀1,2,3,曾杨2,4,程雷5,庞文静2,肖光梁3,荣先远2,6(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中国气象局气象探测中心;辽宁省气象灾害监测预警中心;江西省大气探测技术中心;丹东市气象局;安徽省舒城县气象局).2010—2018年辽宁省雷电流幅值特征分析[J].气象与环境学报,2021,第4期
  • 周明薇1,2,王道平1,2,罗龙友3,王少娟1,2,郭斌1,2(湖南省气象灾害防御技术中心;气象防灾减灾湖南省重点实验室;湖南省邵阳市气象局).基于闪电定位和雷达资料的邵阳地区雷电预报预警研究[J].气象与环境学报,2021,第3期
  • 郑小华1,娄盼星2,马永永2(陕西省气象台;陕西省气象科学研究所).1961—2018年陕西极端气温时空变化特征[J].气象与环境学报,2021,第3期
  • 栾兆鹏1,卢慧超1,李恬2,崔向前3,赵天良4,5,朱庆瑞3(泰安市气象局;济南市气象局;东平县气象局;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中国气象局气溶胶—云—降水重点开放实验室).降水和风对泰安地区PM2.5浓度的影响及区域传输研究[J].气象与环境学报,2021,第3期
  • 李黎1,崔研2,王浩宇1,吴国振1,杨明1,张运芝1,赵晓川1(营口市气象局;沈阳区域气候中心).营口市百年气温变化特征研究[J].气象与环境学报,2021,第3期
  • 张静1,张志坚2,周芯玉1(广州市气象台;广州市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中心).基于蒙特卡罗方法的广州港航行风险评估[J].气象与环境学报,2021,第3期
  • 黄瑶1,游家兴2,肖天贵3,郭洁1(四川省气象服务中心;中国三峡建工(集团)有限公司;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大气低频振荡对川西持续性强降水的影响[J].气象与环境学报,2021,第3期
  • 李云峰1,谢勇2,金顺梅1,刘野军1(吉林省气象服务中心;吉林省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中心).吉林省高速公路交通事故与气象要素的关系研究[J].气象与环境学报,2021,第3期
  • 李晓岚1,2,权维俊3,王东东2,王迪4(上甸子国家大气本底观测站;中国气象局沈阳大气环境研究所;京津冀环境气象预报预警中心;辽宁省气象服务中心).DNQ1与FD12型能见度仪观测比对及影响因子研究[J].气象与环境学报,2021,第3期
  • 王苗,刘敏,任永建(武汉区域气候中心).基于高分辨率模拟数据RCP4.5情景下的华中区域气候变化预估[J].气象与环境学报,2021,第3期
  • 田宝星1,2,刘丹1,2,宫丽娟1,2,赵放3,季生太4,赵慧颖1,2,于成龙1,2(黑龙江省气象科学研究所;中国气象局东北地区生态气象创新开放实验室;哈尔滨市气象局;黑龙江省生态气象中心).西辽河流域归一化植被指数与气象因子相关性分析[J].气象与环境学报,2021,第3期
  • 常姝婷,白雪,曲梓祎,温舟,徐玉秀,高铭,张翠艳(锦州市气象局).全球变暖趋缓背景下辽宁夏季降水变化及水汽输送特征[J].气象与环境学报,2021,第3期
  • 张旭,孙宝利,白佳宁,张丹梅,孙可,杨晓彤,赵振宇,宁喜龙(阜新市气象局).阜新地区东北冷涡多模式降水预报检验[J].气象与环境学报,2021,第3期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共有4页,转到 页

帮助 | 繁體中文 | 关于发现 | 联系我们

超星发现系统 Copyright©·powered by 超星

客服电话:4008236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