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韦光富1,包玉1,王志泰1,2,陈信同1,于子涵1,葛虹艺1(贵州大学林学院;贵州大学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研究中心).多山城市遗存山体植物多样性斑块效应研究[J].生态学报,2022,第24期
-
陆欢欢1,黄思程1,2,刘文平1,邓煜3,朱恒星4,赵凯旋1,魏玮1,杨文华1,黄敦元1(重庆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媒介昆虫重点实验室;西藏农牧学院资源与环境学院;甘肃省陇南市经济林研究院油橄榄研究所;重庆市林业科学研究院).油橄榄传粉昆虫群落结构特征及多样性分析[J].生态学报,2022,第24期
-
刘丰彩1,2,杨燕华3,江军1,俞梦笑1,夏诗婷1,2,闫俊华1,王应平4(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广东生态工程职业学院;中国科学院大学;澳大利亚联邦科工组织).酸雨对中国陆地生态系统土壤呼吸影响的整合分析[J].生态学报,2022,第24期
-
吴翊平1,周国驰2,杨卓2,冯嘉懿3,江新奇4,付合英4,朱宴南4,佟佳庆4,李文海4,赵亮4,张涵羽4,王志超4,田野5(华东师范大学生态与环境科学学院;中煤科工集团沈阳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大学;扎鲁特旗扎哈淖尔煤业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高寒地区煤矿排土场植被恢复研究——以内蒙古扎哈淖尔煤矿为例[J].生态学报,2022,第24期
-
刘国波1,戎恺2,3,唐力4,王伟民5,周伟奇6,韩宝龙6,刘凯2,黄洪3(青海大学;深圳市鑫云通科技有限公司;上海恺擎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市生态环境监测站;广东省深圳生态环境监测中心站;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深圳城市生态大数据智慧管理和服务平台技术集成与应用研究[J].生态学报,2022,第24期
-
赵明月1,刘源鑫2,张雪艳3(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首都师范大学交叉科学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陆地表层格局与模拟院重点实验室).农田生态系统碳汇研究进展[J].生态学报,2022,第23期
-
邵壮1,陈然1,赵晶1,2,夏楚瑜3,何颖婷1,唐丰芸1(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北京林业大学城乡生态环境北京实验室;北京工业大学城市建设学部城乡规划系).基于FLUS与InVEST模型的北京市生态系统碳储量时空演变与预测[J].生态学报,2022,第23期
-
范紫月1,2,齐晓波1,曾麟岚1,吴锋1(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山大学数学学院(珠海)).中国农业系统近40年温室气体排放核算[J].生态学报,2022,第23期
-
邱陈澜1,王彩侠2,3,章瑞1,冯悦1,张云路1,李雄1,王凯平1(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北京东方畅想建筑设计有限公司;中国农业大学农业农村部设施农业工程重点实验室).京津冀城市群生态空间固碳服务功能及其与景观格局的关系特征[J].生态学报,2022,第23期
-
滕菲1,2,3,王艳军1,2,3,王孟杰1,2,3,李少春1,2,3,林云浩1,2,3,蔡恒藩1,2,3(湖南科技大学测绘遥感信息工程湖南省重点实验室;湖南科技大学地理空间信息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湖南科技大学地球科学与空间信息工程学院).长三角城市群城市空间形态与碳收支时空耦合关系[J].生态学报,2022,第23期
-
侯瑞萍1,夏朝宗1,陈健1,郑芊卉1,李海奎2,黄金金2,黄翔1,邓继峰3,韩旭4,安天宇1,郝月兰1,苟丽晖1(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林草调查规划院;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资源信息研究所;沈阳农业大学;天津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林业事务中心).长江经济带林地和其他生物质碳储量及碳汇量研究[J].生态学报,2022,第23期
-
卿苗,赵军,冯超,黄治化,温媛媛,张伟婕(西北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1980—2030年石羊河流域生态系统碳储存服务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响应[J].生态学报,2022,第23期
-
杜倩1,魏晨辉2,梁陈涛1,于景华3,王慧梅1,王文杰1,2(森林植物生态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黑龙江省林源活性物质生态利用重点实验室东北林业大学化学化工与资源利用学院;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中国东北地区12个建群树种对气候变化响应的MaxEnt模型分析[J].生态学报,2022,第23期
-
高苏日固嘎1,斯琴朝克图1,2,3,乌兰图雅1,赛西雅拉图1,张卫青1,美丽1(内蒙古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内蒙古自治区蒙古高原灾害与生态安全重点实验室;蒙古高原气候变化与区域响应自治区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克氏针茅草原群落物种多样性与生物量关系对放牧强度的响应[J].生态学报,2022,第23期
-
王丹1,2,荆延德1,2,韩善梅1,2,高明秀3,4(曲阜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日照市国土空间规划与生态建设重点实验室;山东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土肥资源高效利用国家工程实验室).基于格网的南四湖流域土地利用碳排放与其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时空关系分析[J].生态学报,2022,第23期
-
侯丽朋1,2,王琳1,钱瑶1,2,唐立娜1,3(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城市环境与健康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厦门市城市代谢重点实验室).“双碳”目标下闽三角碳排放脱钩状态及驱动机制分析[J].生态学报,2022,第23期
-
李潇1,吴克宁1,2,冯喆1,2,3,王颖涵1(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自然资源部土地整治重点实验室;碳中和与国土空间优化重点实验室).基于固碳服务供需视角的河南省碳平衡研究[J].生态学报,2022,第23期
-
侯丽朋1,2,唐立娜1,3,王琳1,钱瑶1,2(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城市环境与健康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厦门市城市代谢重点实验室).闽三角城市群碳达峰的多情景模拟分析[J].生态学报,2022,第23期
-
张婧婷1,石浩1,田汉勤2,逯非1,徐希燕3,刘迪1,刚诚诚4,方善民1,秦小羽1,潘乃青2,王思远1(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奥本大学林业与野生生物科学学院国际气候与全球变化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土保持研究所).1981—2019年华北平原农田土壤有机碳储量的时空变化及影响机制[J].生态学报,2022,第23期
-
王佳佳1,贺涛2,张沂2,徐海量3,李丙文3(新疆农业大学林学与风景园林学院;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新疆阿尔泰山国有林管理局布尔津分局).间伐强度对阿尔泰山天然林下植被的影响[J].生态学报,2022,第23期
-
杨凯1,曹银贵1,2,李胜鹏1,王舒菲1,冯漪1,白中科1,2(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土地科学技术学院;自然资源部土地整治重点实验室).晋北典型矿农城复合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权衡与协同[J].生态学报,2022,第23期
-
杜贺秋1,2,于铄1,2,张蓬涛1,2,3,张路路4(河北农业大学乡土文化与乡村治理研究中心;河北农业大学国土资源学院;河北省农田生态环境重点实验室;河北经贸大学旅游学院).京津冀地区水源涵养价值流动分析及生态补偿额度[J].生态学报,2022,第23期
-
薛盼盼1,缪宁1,王东1,张远东2(四川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育部生物资源和生态环境重点实验室;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自然保护研究所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森林生态环境重点实验室).川西亚高山林线岷江冷杉和红杉对气候变化的响应[J].生态学报,2022,第23期
-
冯相艳1,2,赵文智1,蔺鹏飞1,王川1,2(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临泽内陆河流域研究站中国科学院内陆河流域生态水文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祁连山北坡主要木本植物功能性状及其海拔分异[J].生态学报,2022,第23期
-
范慧珠1,金光泽1,2,3(东北林业大学生态研究中心;东北林业大学森林生态系统可持续经营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东北林业大学东北亚生物多样性研究中心).氮添加对红松人工林草本层植物多样性的影响[J].生态学报,2022,第23期
-
李海萍,李定恒,李豪(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贵州省退耕还林还草潜在碳汇效益评估[J].生态学报,2022,第23期
-
孙锦,刘源,赵荣钦,杨文娟,吴航星,彭超月,郭敏,刘恺(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测绘与地理信息学院).基于投入产出的中国省际农业水-土-碳足迹流动分析[J].生态学报,2022,第23期
-
许蕊1,黄贤金1,2,王佩玉1,刘泽淼1,梁洁3,杨琳1,2,张秀英1(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自然资源部碳中和与国土空间优化重点实验室;内蒙古自治区国土空间规划院).黄河流域国土空间碳中和度研究——以内蒙古段为例[J].生态学报,2022,第23期
-
张骁栋1,2,朱建华3,康晓明1,2,颜亮1,2,李勇1,2,张克柔1,2,闫钟清1,2,李猛1,2(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生态保护与修复研究所湿地生态功能与恢复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四川若尔盖高寒湿地生态系统定位观测研究站;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自然保护研究所).中国湿地温室气体清单编制研究进展[J].生态学报,2022,第23期
|